第596章退守和换防(2 / 2)

就是不知道,蜀军会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这就是张郃现在最大的担心了。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张郃的这个担心,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安了。

因为张郃看到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从大昌集以外

的方向,快速进入了大昌集。

这是柳隐带兵过来支援了。

但柳隐带来的这个兵力数量吧,非常成功的让张郃犯嘀咕了。

张郃琢磨的是,这支只有百余人的部队,到底算不算是蜀军的援军要说不算吧,人家确实是从大昌集外围来的,可你要说算吧,这百余人,能对战场内部局势有多大的帮助?!

因此,张郃也吃不准,柳隐亲自带来的这一百多士卒,到底算不算援军,更加吃不准,蜀军的援军,到底是就在大昌集外,还是这一百人只是冯习以往万一留的预备队。

张郃搞不清这个问题,但冯习是很清楚的冯习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柳隐不率领五百士卒全部进入大昌集,带这一百多人过来支援,有什么意义?!

如今在大昌集内坚守的蜀军士卒,不管是军心还是士气,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崩溃的。

相反,柳隐的部队,那是休养了一夜,不管从军心还是战斗力来说,都要远远强于冯习所部的五百人。

玩添油战术吗?!

那可是兵家大忌啊!!!

可柳隐也有柳隐的难处啊。

柳隐不是不知道添油战术在如今的局面下是大忌,兵力太少根本无法改变整个战局但柳隐仔细考虑过后,发现自己根本没得选。

在接到冯习的求援后,柳隐是第一时间召集步卒,领兵来援的,前后都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柳隐就已经领兵到了大昌集。

可真正的问题在于,柳隐发现,大昌集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

本来就是屁大点地方,结果张郃带了五百人,加上冯习所部的五百驻守士卒小小的大昌集之内,有近千士卒在拼杀。

柳隐倒是想把自己的部队投入到战斗中去,可哪里还塞得下人啊。

再加上柳隐抵达大昌集的时候,冯习已经选择了退守大昌集入口,这时候的魏军和汉军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绞杀在了一起,还剩下的一部分汉军也需要承担策应和支援的任务。

柳隐当然知道大昌集内的汉军战斗力和士气都已经很低落了,但这时候如果柳隐下令大昌集内汉军暂时撤退,那不等自己领兵补上缺口,魏军就已经顺着汉军撤退的步伐,杀入大昌集了。

甚至连分批撤退,柳隐都没法做。

前方士卒在拼命,后方友军在撤退这要是谁不知情的嚷嚷一声,谁还会在前方挡住魏军的进攻?!

因此,柳隐也是实在没办法,只能带着一百人左右的士卒,先加入战场。

这么做,至少可以先帮助冯习先稳住防线,免得大昌集全线失守。

等到帮冯习稳住防线之后,柳隐一边让冯习继续主持大昌集的外围防御,抵挡张郃的进攻,另一边,则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首先,柳隐下令,让大昌集内一部分负责牵制和策应的原留守部队先撤出战场,换成柳隐带来的生力军。

紧接着,柳隐用这部分生力军,开始组建第二道防线,做好汉军防御不利,不得不退入大昌集内部继续防守的准备。

这还真的不是杞人忧天,就之前留守在大昌集的这部分汉军的战斗力和士气而言,能撑到现在,已经算是冯习指挥有方了。

至于为什么柳隐不立刻派出自己的生力军去接手原本留守部队负责的防线,让留守部队后撤休整不是柳隐不想,而是不能这么做。

这年代的士卒,基本是没啥组织度可言的,尤其对柳隐等人率领的这支由郡兵组成的军队来说,战时换防这种事情,他们真的做不到。

一旦柳隐派人去换防,那柳隐可以肯定,必然会有士卒为了活命,不等换防部队到位就匆匆后撤甚至逃跑,而魏军,肯定也会抓住机会紧咬着追进来.到了那种时候,不仅防线会崩溃,连去换防的士卒都得跟着一起完蛋。

因此,柳隐只能狠心让这部分已经跟魏军绞杀在一起的士卒继续在前线顶住,等自己建立好身后的第二道防线后,再让这些人后撤,这样才比较保险。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