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休战退兵(2 / 2)

这话是曹真对司马懿说的.曹真也怕司马懿看到有了援军,脑子一热,放弃原本最好的坚守选择,非要出城去跟蜀贼硬碰硬。

而司马懿呢,沉思了好一会儿,看看城下的邓艾,再想想如今的局势.老乌龟在琢磨着,是不是要冒个险。

曹真领兵抵达宛城的事儿,城外的蜀贼必然是知晓了,那么蜀贼的反应,就非常重要了。

蜀贼到底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关中之战的结果了呢?!

如果蜀贼已经知道了关中之战的结果,那么必然不会轻易撤兵,这次挑战,不过是分兵之计,不想跟自己在宛城攻防上拼消耗,想用野战来消灭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如果蜀贼并不知道关中之战的结果,这次挑战不过是在试探宛城守军的虚实如果不出战,被人看破守军兵力虽多,但战力不足的实情,倒也有些麻烦。

倒不如,冒险出战一次,唬住蜀贼,让他们产生误判.说不得能诈退蜀贼。

司马懿到底不是张溪那个胆小鬼,他用兵,该冒险的时候是真的会冒的,虽然经常被某个死鱼头看破,闹得灰头土脸的但现在的司马懿不是还没对上诸葛亮呢嘛。

因此,司马懿有心想要冒这个险。

甚至司马懿都想好了,这次出战还必须是自己亲自上,不能让曹真出战.曹真若是得胜来援,怎么可能还是自己作为宛城主将,听从自己的指挥?!

真要让曹真出战,搞不好就会被蜀贼军中智谋之士看出破绽来。

因此,司马懿都有心下城楼,整军出战了。

但突然的,司马懿想到一个事儿.曹真是招募了新兵之后,再来救援的宛城吧?!

“请问都督,招募新兵,花费时日几何?!”司马懿突然的问向了曹真。

曹真也没搞清楚司马懿怎么突然这么问,但还是老实的回答道,“约有半月。”

这话一说,司马懿顿时息了主动出战的心思。

关中之战已败,右扶风全境失守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蜀贼一旦占据右扶风,从右扶风出发到上庸,再从上庸到宛城,不过是十余日的路程而已。

而曹真征兵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再去赌荆州蜀贼没有接到长安战报,多少有些脑残缺心眼了。

风险太大,还是坚守为好。

“都督之言甚是,如今局势危急,我等无需与蜀贼纠缠.传我将令,各军严守城池,不可松懈。”司马懿说道。

要不说司马懿会做人呢,这话说得的,一方面强调了自己的主将权威,同时也不忘捧一手曹真,把这个决定归功于曹真的建言。

反正曹真是觉得,这个司马懿不仅是思路清晰,军略得宜,而且为人坦诚,是个值得一交的人物。

而司马懿继续坚守,顿时让徐庶心里也有些底气了当然,更多的还是高兴。

虽然吧,宛城守军的反应,也不能排除司马懿这是主动示弱,吸引汉军继续在宛城下逗留对峙的可能性。

但考虑到曹真已经进入了宛城,司马懿是否有这么大的话语权还无法确定,徐庶更愿意相信,这是宛城守军底气不足的反应。

宛城守军的反应,很有可能意味着,关中之战陛下已经获胜,甚至如今已经收复大汉旧都长安了。

这对所有季汉的臣子们说,都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好事儿。

既然这样的话,那也没啥好说的了,继续对峙。

一边想办法引诱宛城守军出城,尽可能的削弱守军的有生力量,另一边,徐庶往汉中方向快速派出使者,询问关中之战的结果。

可徐庶的信使刚刚派出去不到两天的功夫,长安方向,刘备的军使已经到了。

首先,刘备遣使告诉关羽,关中之战已胜,收复了大汉旧都长安,如今刘备已经安坐在长安都城之内。

其次,如今刘备暂时没有进军武关的计划,因此特别派人来通知关羽,宛城若能下则下,不能下,可暂退回襄阳,再做打算。

有了刘备亲自遣使给出的这两道消息后,徐庶顿时也有了自己的决断。

一边,下令寇封,王基先行退兵,一个回上庸,一个回江陵,自己带领襄阳本部兵马断后。

另一边,再次派出一批使者,前往长安朝贺天子收复旧都顺带的告诉刘备,关羽伤重的事情。

这事儿吧不说真的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