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蒋琬和陈祗(2 / 2)

蒋琬不用说,他的能力一向是没问题的,之前蒋琬不被刘备所喜,那不过是态度问题。

而如今,蒋琬经过近十年的地方历练,早就已经脱去了一身傲气,再加本身的能力,即使刘备再次见到蒋琬后,也是欣喜异常。

如果不是张溪实在手底下缺人,刘备说不定都要跟张溪要人了。

这种人才,就该留在中书省,担任是侍中一职啊。

蒋琬的表现,倒是不出张溪的预料,毕竟这位是季汉四相之一。

但陈祗的能力和表现,却是让张溪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陈祗是有能力的,这个张溪知道,否则也不可能在历史执掌季汉大权十几年,对内压制黄皓,对外支持姜维北伐。

但陈祗的历史风评实在不高,姜维的北伐跟诸葛亮的北伐也有本质的区别,算得是劳民伤财,除了精神可嘉外,没有其他可取之处因此张溪总觉得,陈祗就算有才能,也比不蒋琬,费祎这样的大才。

可事实证明,就是蒋琬,对陈祗的能力也是赞不绝口,并且亲口跟张溪承认,自己不如陈祗心细,施政也不如陈祗考虑的周到。

要知道,这还只是蒋琬和陈祗相处一个月之后,得出的评价。

而陈祗从南中北长安,庲降都督李恢,牂牁郡太守马忠,都给张溪写过信,在信中对陈祗的才能也是一顿夸赞一开始张溪还以为是人情关系的夸耀,但如今看来,陈祗是真的在南中干的不错。

能让这么多人交口称赞,可见陈祗的能力,确实很强。

而张溪自己任用陈祗的这段时间里,也能明显感觉到不同。

陈祗等人没到长安之前,张溪是让柳隐帮忙处理政务,那时候张溪,柳隐,胡奋三人暂时搭起了雍州刺史府的架子,但三个人忙的昏天黑地的,行政效率依然不高,很多事情都做的没有条理。

而等到陈祗,蒋琬等人抵达后,柳隐和胡奋外放去了右扶风和左冯翊,张溪却感觉,自己的行政效率高了起来。

尤其是陈祗,在安排政务的时候井井有条不说,他本人的记性还极其出众,张溪哪怕是随口提过的一件事,下次想起来,他都能给你详细汇报这事儿是谁在负责,已经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再加陈祗的思维非常活跃,经常会给出一些虽然不合常规,但真的有用的策略也就是在这点,让习惯了地方行政方式的蒋琬自愧不如。

简而言之一句话,陈祗的统筹能力,可以说是张溪见过的,仅次于诸葛亮的人。

有这样的人帮忙,张溪做起事来,可以说是顺手了不少。

唯一的问题是刘备不怎么喜欢这个陈祗。

而刘备不喜欢陈祗的原因,是他觉得陈祗此人,跟他外祖父有点像,过于“识时务”了。

陈祗的外祖父,就是许靖。

许靖这人,才华不必说,能成为天下大儒的人,从来就没有不聪明的。

但许靖的做派,或者说德行吧,一直是被刘备所诟病的。

平日里自然是看不出来,满嘴孝悌忠义,仁义道德的,但一到关键时刻,许靖都能以六十高龄,翻墙出城投降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身的大儒b,刘备压根都不想理睬他。

而陈祗吧,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来,但刘备曾经试探过陈祗,发现陈祗从来不会忤逆官的决议,哪怕官说的不对,他也不会主动去指正,也不会去劝谏,错的政策他也执行。

对于有些人来说,会喜欢这样事事顺从的属下,但对刘备来说,他不需要这样的下属。

为此,刘备还特意私下警告了张溪,让他看好了这个陈祗。

如果只是担任副手,那么这样的人倒是可用,他确实可以保证级的政策正确传达,提高行政效率。

但千万不能让他独当一面,否则的话,他的所制定的政策出发点,从来不来自于实际,只会是为了迎合意。

这样的人,用好了是个好帮手,但用不好,坑害的可就是百姓了。

而张溪,听完了刘备的这番警告后,大概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陈祗的历史评价不那么高了。

这两天天气冷热,不小心得了急行肠炎,在医院挂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