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复设丞相(2 / 2)

其实三个人都不笨,哪怕是张溪,虽然因为常年镇守地方和领兵作战,政治经验不如庞统和黄权,但也不是早年的那个小白了。

刘备说的那些话,真正的重点,其实三个人都听出来了。

重点在于年事已高。

老刘这是在替自己百年以后考虑了。

事实,刘备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

作为皇帝,他当然不想要一个丞相来分薄自己的权利,张溪提议的那一套三省六部制,简直是最符合刘备心意的行政体系。

刘备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有这个决断力能处理好国事,作为臣子的人,只要尽心辅佐好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建议就可以了。

可问题是,刘备不相信自己的儿子阿斗,也有这个能力。

阿斗明年虚岁二十了,在这个时代,倒也不算是年轻了,但谁家儿子谁知道。

自家儿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听话,人也还算聪慧,但就一点,不太符合一个嗣君该有的样子。

他没有主见。

当然,这也跟阿斗的年纪和经历有关。

毕竟阿斗跟刘备不一样,他从懂事起就是在成都长大的,没有那种底层摸爬滚打的经验,唯一的经历战阵,还是在襁褓中时,跟随母亲甘夫人一起经历长坂坡撤退。

甚至在这个时空,阿斗都没有陷入乱军中等着他赵叔来救,连个混助攻的机会都没有,只是被甘夫人抱着跟在刘备身边而已。

而刘备这些年南征北战,也从来没有带着阿斗过战场,朝政,刘备也没有让阿斗参与过多的政务,刘备出征在外,在成都留守的人,往往是诸葛亮而不是小阿斗。

实话实说,刘备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比不过老对手曹操。

曹操的那几个儿子,可都是有过战场经验,不管是以武勇著称的曹彰,还是以文名世的曹植,都有过战场的经历。

而当曹操正式确立了曹丕世子的地位后,曹丕就在曹操出征期间承担起了留守邺城的重任,各种政务锻炼之下,曹丕的能力早就锻炼出来了。

可刘禅,一直到虚岁十九岁的时候,才有机会第一次留守成都。

当然,这里面也有让刘备无奈的因素在孩子出生的太晚了。

曹操六十岁的时候,曹丕都已经三十出头了,而刘备六十岁的时候,刘禅才十五岁这十几年的差距,不是靠诸葛亮称赞两句天资聪颖就能弥补回来的。

如果是生在盛世,那么刘禅只要萧规曹随的,即使缺乏一些主见,只要愿意听从刘备留下来的这群臣下的意见,当一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如今,天下三分,短时间内谁也灭不了谁如此大争之世,你再让小阿斗坐在皇帝位置,要求他跟刘备一样,乾纲独断的做出决策,实在有点太为难这个孩子了。

说白了,至少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阿斗还需要有人能为他保驾护航一段时间,而刘备,觉得自己估计是撑不过这十几年了。

因此,刘备想要复设丞相的原因,就是想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给刘备留下一个能帮阿斗保驾护航的人选。

而以如今的天下局势,这个人选必然不能太多,否则吵吵起来,就连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决策就拿这次左冯翊军屯的事情来说,如果张溪,黄权,庞统三人吵到刘禅面前去,估计刘禅的脑子瞬间就晕了,还指望他拿个屁的主意。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能力,品德,忠心都足够的人,来帮一把刘禅。

这,才是促进刘备下定决定复设丞相的最直接原因。

而这个人选,刘备也早就选好了。

中书令,诸葛亮。

除了这个人以外,刘备是真的不放心,把阿斗托付给任何一个人。

法正才能出众,忠心也不差,但气量不大,容易得罪人,他来扶持阿斗的话,容易给阿斗招仇恨。

庞统,黄权,刘巴,虽然也都是才能出众之人,但各有心思,身后也各有利益团体,做不到诸葛亮那样一心为国,公平公正。

徐庶离不开荆州,尤其是如今大将军关羽身体孱弱,荆州必须要有一个资历和能力都出众的人来统领才行,根本无法调入京城,执掌朝政。

而且说实话,徐庶的能力确实比诸葛亮要差那么一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张飞刘备觉得吧,让张飞执掌南北两军,拱卫京师,就是自己给儿子留下的最后保险。

至于张溪刘备的打算就更加长远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