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救灾(2 / 2)

陈祗对此,一脸无奈的解释道,“此事纵然不妥,然世家非比皇家,皇家之事,颜面攸关,世家之间,终究可获得谅解,只需刺史付出一二既可。”

那意思吧,世家嘛,只要利益到位了,也不是不能安抚和商量的。

蒋琬微微点头,但又有些不太同意的说道,“昔日关中一战,关中世家多随魏贼入关,此乃弃汉就魏之举也。先帝仁厚,未曾追究,如今关中百姓疾苦,世家为国分忧本是义举,又何来反对之声?!”

那意思吧,那些内迁到关内的世家,真要严格追究起来,刘备都可以按照叛汉的罪名处置他们,没收他们财产也说的过去.只不过当时刚刚占领关中,顾虑比较多,也就没有动手。

如今不过是借用他们名下的资产救济百姓,他们本人也不在长安了,怎么安排也是咱们说了算的,回头只要对外宣扬这些世家是主动出借的空屋,对他们在民间的名声也有好处,何乐不为呢?!

蒋琬的态度,就稍微强硬了一点了。

可黄权却还是说道,“关中世家式微,却也不该如此对待老夫所虑者,乃是中原,河北世家。若我等如此轻易决断世家财物,难免招人非议。然此番刺史行事,不过应急而已,临时开放世家资产,又非占为己有,事后归还世家并予以补偿即可。胡太守之意,想来亦是如此。”

黄权到底还是站在世家的角度,帮忙说了一些话的。

这话的意思吧,其实是告诉张溪,如今关中的世家们也没几个成规模的,他们自然不敢对着大权在手,又是托孤重臣的雍州刺史张溪龇牙。

所以胡遵给张溪的文书里的说辞,才会这么软。

但同样,这些世家担心的,也不是张溪要开放那些内迁世家的产业,他们最担心的是张溪会借故没收这些世家的产业。

你要是没收这些内迁世家的田地,重新划分,这都有个理解,毕竟人都跑了,也没人来种地了,地总不能一直荒着吧。

这年头再大度的君主也不会在土地问题上跟你客气。

但房屋族产之类的东西不同,它本身不值几个钱,但象征意义却大,如果连这个资产都要侵占的话,世家们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啊,关中世家其实是通过胡遵,给张溪传递了一个底线——可以开放给百姓避难,但不能占为己有,事后要归还,同时要给出一定的补偿。

这个补偿嘛.已经内迁到关内的世家们虽然是拿不到了,但不能没有,哪怕装装样子也是要有的。

在搞清楚了属下的这帮人的想法后,张溪顿时豁然开朗了。

早说嘛,早知道关中世家那么好说话,那剩下的事儿就更好办了。

张溪立刻写了一封信,给胡遵,请他代为转告那些世家们,征用房屋安置百姓,不过是一时之举,事后必当归还。

堂堂雍州刺史,还看不上那几座空屋子。

至于长安宫殿嘛.这事儿张溪根本没放在心上。

起码在张溪看来,长安宫殿群的开放,是最不成问题的。

以诸葛亮的性格,只要能安抚百姓,救灾济民,你就是要求把成都的皇宫让出来,他诸葛亮都敢做这个主。

再一个,这事儿,对刘禅其实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如今大汉初定关中,民心未附,又遭遇了那么严重的雪灾.如果刘禅下诏,开放长安宫殿群安置灾民,待灾后这些灾民重建家园后,最感激的人会是谁?!

自古以来,普天之下,有几个皇帝会愿意开放自己的行宫给百姓度灾的?!

刘禅作为新君登基,最缺的是什么?!

是民心,是威望。

这事儿刘禅只需要一个诏书,就能让关中百姓感念刘禅的恩德,这可比什么轻摇赋税的行政措施,更容易让百姓感激。

就算刘禅意识不到这个举措意味着什么,诸葛亮也会帮他意识到的。

因此,张溪是真的不担心刘禅和诸葛亮会不同意这个事儿。

但是吧,自家属下说的也有道理。

作为托孤大臣,又身处在外,真不好无诏令而行。

因此吧,张溪还得是专门上奏此事,走一走流程.疏奏寄出去之后,张溪根本没等天子回复,直接让陈祗做好了开放皇宫的准备。

做完了这些事情后,张溪才勉强的能松口气.住的地方有了,吃的暂时还不缺,唯一缺乏的东西,大概就是冬日取暖的问题了。

火碳不够啊.

一想到这儿,张溪立刻委托黄权,去联络长安城内的各大世家负责人,雍州刺史张溪想要请人吃饭。

说白了,张溪要“化缘”了,就看有没有关中世家愿意给他这个面子。

官方的火碳存储已经是不多了,但张溪相信,这些关中世家手里,应该会有不少存货的就看怎么让他们拿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