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开春(2 / 2)

只不过没有雍州下的那么大,下的时间那么长而已。

刘晔不懂什么是小冰河期,但他知道,今年的司隶地区,也比往年要冷的多,虽然不至于跟雍州那样大面积遭灾,但今年的司隶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种时刻,还是尽量不要擅动刀兵的好。

再一个,司马懿的策略,是疲蜀,不是攻蜀眼下北面的胡人倒是已经进攻凉州了,可南面的江东可还是按兵不动呢。

如果咱们现在就出兵攻打关中了,把蜀贼的援军全都引到关中来.那可就是给东吴那边人做嫁衣了。

别回头咱们打不下关中,反倒帮着东吴占了荆州,那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还是先等等,等到东吴那边动手了,蜀贼两面受敌,那时候咱们再出兵,就算不能反攻关中,少不得也能在关中啃下一块肉来。

这样,才是对大魏最优的局势。

不得不说,刘晔说的确实有道理,在加上刚刚从东吴出使回来的蒋济,也赞同了刘晔的说法,曹丕确实有些动摇了。

而正巧,就在这个时候呢,潼关的王昶,给洛阳的曹丕发来了一封奏报,说是蜀贼的一万精锐北军突然化整为零,分布在左冯翊各地,目的不明。

王昶也不知道蜀贼突然的把精锐分散分布在左冯翊各地是要做什么,但考虑到长安的蜀贼守将是张溪,这人向来用兵谨慎,如此奇怪的用兵策略,显然不符合张溪的作战风格。

要么,张溪脑残了,自己瞎指挥,要么,就是蜀贼另有所图。

很显然,王昶没脑残,所以他不相信张溪会脑残瞎指挥,必然是蜀贼在开春有什么大动作,张溪这是提前布局呢。

而整个左冯翊地区,直面潼关,王昶虽然想不明白张溪到底要干啥,但有一点王昶可以肯定,蜀贼十有八九就是冲着潼关来的。

除了潼关,整个左冯翊地区,也没有其他地方值得让蜀贼进攻了啊。

张溪的战略是什么,王昶想不明白,但王昶肯定是不敢大意,一面加紧对潼关的布防,一面赶紧上奏朝廷,请朝廷决断。

而曹丕在接到王昶的奏报后,也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曹丕也不可能脑残的认为张溪脑残了,就那么点兵力驻防关中,居然还敢犯兵家大忌的分兵此必然是蜀贼诡计。

可问题是,蜀贼到底要干什么?!

曹丕不敢大意,立刻召集刘晔,蒋济,曹真,夏侯尚四人商议军情。

其实吧,这事儿曹丕本来还想请贾诩这个老狐狸过来问计的,但去年冬天实在是太冷了,雍州雪灾不说,中原地区也冷的够呛。

贾诩到底也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往了,自入冬病倒后,病情就一直反复,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挺到开春。

再一个,自从曹丕采纳司马懿的战略,南下联络东吴结盟攻打蜀汉之后,贾诩就一直闭门不出.曹丕其实心里也清楚,贾诩这个老狐狸心里还是有不满的。

当初贾诩不顾年迈,舟车劳顿的赶到洛阳,给曹丕献计“退避三舍”,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对东吴退让。

谁让当初贾诩当太尉的时候,孙权口上无德,非说贾诩是“无德之人”,他当太尉是大魏无人呢老狐狸记仇着呢。

多少有点私怨,再加上曹丕登基以来一直在输,丢了凉州丢雍州的,也确实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私怨夹杂着国家大事,因此贾诩建议,等从关中战事中抽出手来,转头削一顿江东鼠辈,夺回丢失的青徐二州。

一来给自己解气,二来也方便曹丕树立自己的威望.比起难缠的蜀贼,江东那帮只会操船的船夫,肯定是好对付的多。

可谁知道曹丕退出关中后,转头就跟孙权议和去了.

老头子一看这架势,顿时闭口不言,就算如今贾诩身体健康,估计曹丕请来了,也问不出什么计策来。

因此,曹丕心里也清楚,倒不如不请贾诩,省的到时候问计不成,君臣都难看。

召集了四人,曹丕的态度也很明显——各位想想吧,蜀贼到底是在玩什么花样?!

而刘晔等四人,看完了王昶的奏报后,一个个的也都陷入了沉思。

特么这个张元长,到底想干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