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鲁阳(2 / 2)

王凌和陈泰都能理解司马懿的战略意图,两人也非常认可这样的应对方式,因此两人直接就照办了。

司马懿这才稍微有点放下心来.他就怕这两人年轻气盛,非要主动出战去跟蜀贼决一生死。

如今看来,这两人都是聪明人,而司马懿很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能省不少的事儿。

接下来,司马懿就得看蜀贼的进军路线,来决定到底具体坚守哪个方位了。

蜀贼进攻昆阳和进攻鲁阳,都是有可能的,也都是有战略价值的,但以蜀贼的兵力,肯定会选择重点进攻一个,而不是分兵两个都打。

一共就七万士卒,再平均分兵的话那这个威胁就小了很多了。

司马懿相信,蜀贼不可能会做出这么蠢的选择来的。

事实上,诸葛亮也确实不会犯这种错误,对于进攻鲁阳还是昆阳的问题,诸葛亮和张溪也认真讨论过了。

鲁阳身后的大道,可以直通河南郡,是进攻洛阳的最快速的行军通道。

昆阳背后的大道,可以直接进入颍川郡,全据颍川,还能顺势通往陈留郡,进占兖州,当然也能通往洛阳,就是要绕一个大圈。

这两个地方,其实都有进攻的战略价值。

进攻鲁阳可以快速通往洛阳,而进攻昆阳,可以扫清侧翼威胁,同时占据陈留的话,可以阻截河北魏军来援。

最后,两个人仔细讨论了一下,从现有的战略出发,还是决定,先攻鲁阳。

只要攻下鲁阳,往河南进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配合魏延他们的偏师行动,尽快和弘农郡拉进距离,一起夹攻洛阳。

而洛阳一下,颍川郡不攻自破,这是最符合现实利益的做法。

相反,进攻昆阳的话,需要绕一个大圈子,对快速进军洛阳不利。

一旦弘农郡那边出现什么问题,不管是进攻不顺还是陷入敌军包围,不仅不能有效的接应魏延等人,甚至可能被洛阳的司马懿各个击破。

出于这样的考虑,张溪和诸葛亮达成了一致,六万大军进军鲁阳,派吴懿率领偏师一万,牵制昆阳。

驻守鲁阳的人是陈泰,根据斥候来报,得知蜀贼主力往鲁阳方向前进后,立刻给王凌和洛阳的司马懿发出了求援信。

身在昆阳的王凌接到陈泰的求援信后,立刻派出了一万援军去支援鲁阳不敢多派,生怕这是蜀贼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之计,王凌还是在昆阳留下了两万士卒防守。

而陈泰那边也不着急。

六万大军来进攻一万大军驻守的鲁阳,确实很危急,但昆阳和鲁阳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援军不过是四五天就能到位,一万大军就算再不能守,四五天也是能守住的。

而洛阳方面,即使算上求援的来回时间,司马懿的洛阳大军来援,应该也能在十五天内赶到,这点时间,陈泰还是有信心能守住的。

鲁阳确实不算什么坚城,但守城战,守军终究还是占便宜的。

而事实,也跟陈泰预料的差不多。

三天后,诸葛亮率领六万大军兵临城下,派出邓艾为先锋,来到鲁阳城下搦战。

很显然,能不打攻城战,诸葛亮也不想打攻城战.万一鲁阳守将是个不懂军事的白痴,选择主动出战,那不是省下很多的事情?!

但可惜,陈泰根本不为所动,避战不出。

诸葛亮一看这架势,也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攻城。

在经过一天的攻城无果后,诸葛亮暂时收兵回营,开始打造大型攻城器械,同时不忘对鲁阳城进行监视和骚扰。

有一说一,这时候的陈泰,是有点迷糊的.这个诸葛亮,居然攻城一天以后才想到打造攻城器械,难不成真的不懂带兵?!

可问题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沙场宿将的张溪在干什么?!

诸葛亮不懂这个也就算了,张溪还能不懂?!

又或者说,是不是诸葛亮和张溪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的蜀贼主帅诸葛亮,完全压制了张溪发声的机会?!

这.是不是有机可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