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传回宫里头(1 / 2)

 苏州之事,仅仅一天半便传到了宫里头。

朱元璋这些天茶不思饭不想。

每天就盼望着苏州来信。

当老福双手捧着信封进入乾清宫时。

便觉得眼前一个人影闪过。

“拿来吧你。”

老福再一低头,发现信不见了,殿中有一佝偻着腰的老者边走边看。

越看越惊。

直到走在殿中心,老者一屁股坐了下来。

这次太子南巡发生的事情可不少。

“标儿竟然让妇女为官?禁止妇女裹脚。”

“还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这不扯淡吗。

把我老朱放在哪里去了。

但随后他便看到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妇女为官并非是像老爷一样,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

而是密切关注全国妇女工作。

比如遗婴,打女人,禁锢女子思想的危害。

如今的大明经过几十年的战乱。

男丁早已经缺少的很。

很多村落甚至是五女,六女共侍一夫。

表面来看,这是男人都幻想的,三妻四妾。

可实际上这些女人的男人都没了。

才会选择去他人家做小妾。

他们去别人家也是要生存的。

朝廷禁锢女子从商,女子出门是完全不行的。

大明这么大,怎么能只靠男人。

这几千万的妇女大部分都不能生产劳动也是很危险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解放妇女思想。

让妇女真正走出家门。

虽然这样做,也有很大的风险。

但如果此时不做,等到后面就做不了了。

朱元璋并非糊涂,他当然明白儿子的意思。

事实上,他是挺反对女子裹脚。

因为他的妻子马氏也是一位大脚

而那些裹小脚的,从外面看还好,可解开纱布,差点没给他吓死。

但是他又是很反对女子出门的。

认为女人就应该忠诚一夫,挨打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女人出轨就应该被千刀万剐,剁碎喂狗。

所以上台这些年,他疯狂建立烈女牌坊。

从而禁锢女子的思想和脚步。

宁可穷,也要贞洁。

朱元璋沉思了半天,叹了口气:“就依了我的儿吧。”

“妇女也是人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朱元璋又岂能光顾着手心呢。”

“裹脚必然会遭受一些人的反扑,但是有你爹扛着,儿子,大胆的去做吧。”

紧接着他又往下看,发现王弼已经在回来的途中了。

而且还带来了《宝船纪要》。

朱元璋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本书竟然被找到了。

陈友谅的宝船他可是心心念念了好久。

元朝陆地无敌,战船也是无敌。

陈友谅就是借用那种战船,再加以改进所向披靡。

当年逃跑的右将军竟然标儿无意间发现了。

这真是上天眷顾我大明啊。

没有标儿,这本书还不知道流落谁的手里呢。

朱元璋欣喜若狂,想到炫耀。

环顾一圈,发现就老福一个太监,站在不远处。

炫耀的心情瞬间没了。

他借着往下看,才理解标儿为什么要提高商人的地位。

授予商人的最高不过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