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仙路苦寒不过一时之争(2 / 2)

“师兄吩咐?”

“此事若是发生在宗门内,自然应该戒律堂负责,就算是唐师弟不避嫌,本座也相信其能够秉公执法、明辨是非。”秦凇缓缓说道,却是先安抚了一下脸色铁青的唐千里,“但是此事发生在山下,还涉及凡间······

我蜀山一向是不好管红尘里种种的,不过毕竟也是在蜀山脚下,还牵涉蜀山弟子,所以迎客堂就费费心,调查一下此事吧。”

蜀山脚下的这些镇子,名义上归属地方州郡,但是镇子就是依托蜀山而兴,镇子上的也多半都是蜀山外门弟子和一些不好上山的家眷,因此官府对此也是避之不及——这里发生的案子怎么都能和蜀山扯上关系,而官员们谁愿意和高高在上的仙人打交道?

到时候《大禹律》和人家的宗门规矩,哪个更大?

到时候真的一言不合,人家拔剑相向怎么办?

所以一般镇子上发生的事,如果涉及蜀山弟子,自然交给戒律堂处置,如果只是涉及寻常百姓,那么自然是交给迎客堂协调外门、本地的家族处置,这一次同时把蜀山弟子和本地的唐门都牵扯进来了,让外门去处置自然不妥当,这双方都不是外门能招惹起的。

落在迎客堂的身上,反倒是合情合理。

洪驾风自然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活计,但是掌门已经殷殷看过来,他总不好大庭广众之下推了这件事。

掌门此时也正犯难呢。

当即拱了拱手,洪驾风应道:

“迎客堂上下定然不辱使命、探查明细,请掌门宽心。”

说罢,洪驾风走到姜湖跟前:

“还请师侄把此人交给我吧,既然冲撞了蜀山门下,那么定然要给蜀山、给几位师侄一个说法。”

姜湖知道这件事闹到这个地步也已经差不多了,说到底就是唐门的一个执事和蜀山筑基期弟子之间的冲突罢了,若不是苏秋夜本人杵在这里,只怕掌门和一众长老根本不会下场。

完全就是担心这个女剑仙不讲武德,直接提着剑杀上长老堂要说法。

毕竟这也是人家的第一个弟子,苏秋夜真的要是这么做,长老们也说不出来什么。

谁家不护犊子呢?

苏秋夜要是不护着姜湖,长老们反倒是要嘟囔一声“不近人情”了。

“有劳师伯了。”姜湖拱手。

洪驾风微微颔首,令迎客堂的弟子带着人离开:

“几位师侄不如也跟着一起去,正好询问一下细节。”

说着,他没有看向姜湖,而是看向唐千里。

配合调查,本来就是应该的,胡思空和黄一铿等人也都不会阻拦。而洪驾风此时刻意提起,倒是为了告诉唐千里:

起因经过,余都会向这些弟子们问清楚,核对情节,看看有无撒谎之处。

若是里里外外都能对在一起,那就别怪余没有尽力。

唐千里心中烦躁,执掌戒律堂以来,他也算是以秉公严明、明察秋毫而闻名,尤其是几次惩戒出言不逊的唐门出身弟子,更是在一众长老和弟子里赢得好评。

但是这一次毕竟不是弟子和弟子之间的口角,而是唐门作为一个世俗家族对蜀山的挑衅,这让唐千里再怎么都不好参与其中,甚至还得撇清干系,否则岂不是正应了那句话:

这蜀山到底是蜀山的蜀山,还是唐家的蜀山?

唐千里和苏秋夜各自没有说话,带着人返回。

只剩下一众没有决定站队的长老们面面相觑,甚至他们都开始考虑,这个时候若是向着苏秋夜或者唐千里的方向飞,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就已经做好了站队决定、愿附骥尾?

胡思空到底是丹堂长老——大家对医生多一分尊重——越众而出,淡淡说道:

“大家都散了吧。”

话音未落,他径直向着和唐千里相近的方向飞去。

想着胡思空的弟子方才还站在浣纱峰那一边,胡思空本人则毫无顾忌。

说到底还是仙家宗门,不是朝堂上。

这权谋争夺,也不过是一时间热切,等到心中的几分热忱散去,稍稍冷静下来,又觉得索然无味。

仙路苦寒,岁月悠长,一时之争,不过意气用事,有什么意思?

————————————

姜湖在迎客堂回答了几个问题,就被派来问话的金丹真人客客气气的送了出来。

倒不是给这个小妖怪面子,而是因为苏秋夜此时就坐在庭院里,手里端着茶杯,慢悠悠品着,只不过所有路过的金丹真人和筑基弟子,都远远绕道、避若蛇蝎。

苏秋夜早就习惯了这般,面色如常。

而那送人的金丹真人,都已经当面了,自然不好直接转身就走,否则岂不是显得迎客堂丢了礼数?

所以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见礼:

“苏长老还请放心,前因后果都已经询问清楚,过错定然是在那唐家执事身上,届时定会让其赔礼道歉······”

苏秋夜放下茶杯:

“有劳了。”

说着,她带着姜湖就要离开。

“师妹留步!”身后响起洪驾风的声音。

苏秋夜和姜湖齐齐回头,洪驾风三步并作两步行上前,但是脸上却还多几分犹豫。

苏秋夜盯着他看,看得他浑身不自在,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师妹,如今山上山下,虽然的确有诸多隐患不公之处,但毕竟······师出同源,都是蜀山。

而今大敌当前,师妹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蜀山上下可不能再出什么乱子······”

苏秋夜冷冷打断:

“余心中有数。”

洪驾风被堵了一下,倒也习惯了。

所谓锋锐的刀总归要有几分寒意。

只要这刀还是落在敌人的头上,那么为寒光所侵,又有何妨?

正是因此,掌门的态度才越来越偏向苏长老了啊。

天下大乱在即,蜀山,还是需要有一把听话的刀。

“师伯且宽心,我家师父一向不喜挑拨是非。”姜湖开口说道。

但他虽然是在找补,可洪驾风心里却升起古怪:

今日种种,还不是因为你闹起来的?

不过洪驾风也觉得唐门执事竟然敢对着蜀山弟子流露出“我上面有人”的态度,那说明蜀山里,出身唐门的这些长老和外门、凡间,相互勾结遮掩,只怕都已经不成样子。

所以这执事才天真的以为,蜀山弟子闹上去了也能被长老们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