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新城中(1 / 2)

纨绔之师 千寻的风 0 字 9个月前

 至于烧制玻璃与制镜的窑区,目前建造的规模还很小,全部面积只占了一亩多的地方。叶明远把工坊给划分原料区,烧制窑、铸造玻璃及回火窑区,制镜区这三个分区,都用院墙分割,其间的工人只能在自己工作的院子里,分离各个工序,就是为了保密需要。原料安排三四名工人,烧制生产安排五人,最后的制镜太需要保密了,因此让叶府的忠仆来操作,叶明远则把详细地步骤都念给叶三,让叶三手把手教给他们了。另外还有两个部分,保密要求差一些,不在窑区里。一是原料的收集、采购、原料的破碎,二是成品包装及仓库。前者安排都是招收来的有制造琉璃、瓷器经验的工匠和熟悉采矿的工匠负责,并按需要增配辅助工人,工作地点在距窑区不远的院墙里。后者在窑区附近建一个仓库,安排账房、木匠和包装工人负责。为了出售玻璃镜子,叶明远还给木匠出了几个梳妆匣、悬挂镜框、小的手持镜框的图样,尺寸有大有小,令他们选购上好木料和漆制作一批,并且工整的写下“MADE IN CHINA”的花体子篆刻在木器背面或底下。

在烧制第一批玻璃时,提前定制的山寨版耐火砖和耐火泥灰现在也派上了用场。虽然高质量的石英砂还没有运到,不过好在硅砂(砂岩)、纯碱、长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到不是什么稀有之物,在金陵府或采集或购买也都凑了一些。于是第一窑玻璃于四天前也就是万化三年三月十号开始烧制了。

虽然叶明远写下的资料很全面,但是,第一窑烧出的玻璃还是出了问题,光洁度,透明度很好,只是内有杂质。叶明远命人从原料一步一步的查,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即使如此,叶三与工人们却欢呼雀跃,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玻璃,认为是极大的成功,心里对叶明远佩服的五体投地,从原来的敬畏又添了几分崇拜。不过运气好的是,等到第二窑时,这次出现了奇迹,杂质不见了!

叶明远冥思苦想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坩埚上。虽然坩埚事先经过了烧制,但不彻底,所以说第一炉等于是烧制坩埚了。

之后叶明远命人把第一批的玻璃割了一小块留作纪念,上面精细地刻着“万化三年三月十二日”的小字,而其余的全部都砸碎埋掉,这也令工人们痛惜不已,却不敢出声。

那些工人当然不会明白,这留下的一小块作为纪念的价值,远远超过第一次烧制成功的所有玻璃。

玻璃窑区铸造玻璃成型的方法是采用浮法制造法,即玻璃溶液注入熔化的锡铅溶液中成型,定型取出后竖立排放,入回火窑回火。玻璃坯料稍大于长二尺、宽寸,然后切割成长一尺、宽寸,这就是黄金分割。另外切割成小块也是为了保密,给人以制造难度很高,无法制造大块的错觉,这也为以后升级产品,生产大块玻璃留下伏笔。即便如此,一尺大的高质量玻璃,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了,可以轻松地秒杀过市场上的高昂的大块琉璃。

现在的玻璃烧制窑还比较小,每窑能生产40块(一尺)左右的玻璃。一天可以生产两窑,月产2400块,这个规模目前也也只能这样了,等到新瓷开始赚钱并且上好的石英砂运来后,窑区的规模还将会翻几番。

至于现在生产的玻璃,叶明远打算先给叶府用上,因为这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看得更舒服些,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其他人看到金陵府的最高官员府里各处房屋就都装上了玻璃窗,而且房间里亮堂堂的,自然也想争相模仿,不管是追求潮流也好,还是的的确确喜欢玻璃也好,反正都会引来一股购买热潮。

接下来制作镜子的过程只有让叶府的忠仆来做。做镜子的玻璃,制作时要稍微厚一点。制镜工艺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薄薄的亮闪闪的锡箔(锡箔用小型的人力轧制机制成)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放到通风处,水银慢慢的蒸发了,锡箔就牢牢地贴在了玻璃上。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树脂用于保护。就这样就完成了!

昨天刚好是第一次生产镜子,一次性生产了20块。并且按照吩咐,把其中的10块分割成更小的块,便于形成不同档次的产品,用脚踏砂轮机使用砂轮(用树脂细沙做的)和布伦(树脂、碎布、细沙)磨边,然后镶嵌到做好的镜框、梳妆匣上,精美的产品就做好了。剩下的切割、磨边和安装框子,都是安装工人在成品仓库进行。

此时在成品仓库中,叶明远他们来的正巧,刚好赶上镜子完工后不久。

叶明识惊奇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惊讶道:“哇,二哥,这镜子可真透亮,连眉毛一根一根的看的清清楚楚!”

就连一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叶明东此时都惊喜地抓着一面小镜子,眼珠子转个不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