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冤家路窄(2 / 2)

类神 沁纸花青 0 字 2021-08-12

“我认识?”

“嗯。”齐远山叹了口气,“于永强啊。”

李真愣了愣,然后一笑:“这么说他改邪归正了?”

“是不是改邪归正了不知道。平时咱们去买口粮的时候也不是和他打交道,不过要是为了做生意去问他……呵呵。”齐远山摇摇头,不说话了。

这时候刘姨站起身收拾桌上的碗碟,补充了一句:“唉,这时候说这个干什么。”

李真明白她的意思这时候说出来,听起来倒像是要自己出面搞定。也许他们的确没这个心思,仅仅是随口一说。不过他想了想,微微一笑:“我明天去看看。”

刘姨一皱眉:“别,你别去。让人说出去对你影响多不好。”

“我不在乎。”李真起身像以前那样从她的手里接过盘子,“其实是你们帮了我一个忙。”

他后一句话说得低沉含糊,刘翠娥没听清。等她想问的时候,李真已经走出烛火笼罩的范围,没进黑暗里了。

刘姨又看了看喝得摇摇晃晃的齐远山,拿手指一戳他脑门:“还坐着!让人家伺候你啊?!”

齐远山眯着眼睛嘿嘿一笑,头重脚轻地站起来:“嘿嘿……那是我哥们儿……”

这些日子齐远山和刘姨都是睡在店里一方面是怕有人半夜撬门进来偷东西,另一方面则是两人好作伴。刘翠娥的那个小区断了电,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住在那里“瘆得慌”。

李真打算在这里过夜,刘姨在就在大堂里把桌子拼成了一张床,让他睡在上面。

街道上很安静。其实现在才晚上九点多钟而已,但就和从前的凌晨三四点一样安静。他躺在在柔软的褥子上睁眼睛盯着天花板看,听到里屋低沉的交谈声逐渐减弱,最终响起鼾声。

于是他微微出了一口气,也闭上眼睛。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一打开卷帘门发现外面起了大雾淡红色的雾气在人群当中萦萦绕绕,就好像自己有了生命一般。齐远山看了看手腕上的机械表,说再有一个小时粮站就开门了。

而这时候李真也弄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昨天会在街上见到那么多的人。照理说大量人口失业,街面应该人烟冷清才对。但昨天他来到平阳的时候正是粮站关门之前的那段时间不少人急着赶去那里领今天的粮。

每个人凭借自己的身份证领口粮,最多不能超过三日的配额。这就使得街道上在早晚之间重新繁荣起来,不过不是去上班忙碌,而是为了果腹。他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这么做的用意一来可以将大量人口固定在城市里,不至形成流民。二来可以根据购粮的记录得到大量信息例如人口的增减、迁徙、人均需求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展示政府的控制力他们还有掌控全局、令人心安的能力。

昨天齐远山已经买好了三天的限额,于是李真要自己去,并且不打算让齐远山跟着。因为他想的是,搞定了这件事就离开这里,不再回来了。昨天两个人还问他“你都是将军了怎么没有警卫兵”,他只开玩笑似地说自己是“微服私访”来了。

其实他是“逃”出来的。

那么就不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以防有人找过来,又是一堆麻烦。

于是他吃了早饭,独自走上街去。

粮店并不远,只要走过三条街。去粮店的时候他路过了“北川冰点屋”已经降下了卷帘门。门缝里灰尘积了厚厚一层,似乎好久没有开过了。

他走到粮店的时候发现人已经排成了两条长龙。这里原本是一个双层的门市房,眼下似乎将隔壁两间也租了下来。两条队伍的尽头是两张桌子,桌上摊开一本厚重的账簿,有一个人正接过身份证、仔细查看,然后将来人的名字登记上去。

随后来人就走去一边掏出钱,一手交钱一手领粮。

李真觉得桌子后面的那两位有些眼熟,于是多看了几眼。然后微微一愣,又在心里一笑竟然是于永强的两个跟班。其中一个还是在用左手写字。

而他笑是因为弄清楚了一件事。来的时候他就想,现在电子设备不能用,只凭身份证买粮的话……是假证怎么办?眼下他知道怎么办了让做假证的来查。

还真是人尽其用了。

购买个人口粮的在中间的那个门,左边的门前则有些冷清。他站了几分钟,只看见有三个人走进去,然后扛着三袋面粉走出来,丢上一辆三轮车。这么这里就该是齐远山所说的地方了。

于是他走到那门前,看见一个穿着蓝制服的年轻男人坐在椅子上哗啦啦地抖着报纸。

李真想了想,说道:“请问,店铺里要大量购粮的话,是在这里办手续么?”

年轻男人从报纸前抬眼瞥了他一下。其实也看不清什么原本就光线昏暗,李真又是居高临下、背着光。

他所见的是一个年轻男人而已,并且两手空空。

他觉得这人不上道儿,就又垂下眼皮盯着报纸看。

其实好久没体验过这种被人无视的感觉了。李真只看了他一眼,就不再多问,抬脚往门里走。

这下那位坐不住了,转过身喊他:“哎,你往哪走呢?”

“我还以为你是个哑巴。”李真回头看了他一眼,耸耸肩,“我去找一个能正常交流的人。”

那位站起身,急了:“你骂谁呢?”(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m.本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