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什么鬼(2 / 2)

还有各种其他的,这里就不解释了。

苏旭准备在日历上发力,自然格外用心。

估计大大小小的乐器有几十个,近百套,都必须是能工巧匠才能造出来的,没有一件是没有一点技巧能造出来的。普通工匠根本做不到

于是苏旭做了个预算,交给了直属上司。

杨守敬看完,皱了皱眉头,道:“怎么才五千两?”

苏旭道:“五千两不少。这些都是好东西。就算全用铜,也花不了多少钱。我考虑铁其实也差不多,铜铁并用,原材料根本用不多。至于其他的,主要看工匠的手艺了。我看工匠不管是调配在大内还是工部,都不需要我们花钱。最多也就五千两。我也有一些额外的钱。

苏旭对数字非常敏感。这个数字永远不会错。就连苏旭也存了一些错误。毕竟他查出来的铜铁价格是市场价。你知道,我在吴有个铁院子,铁班。如果我直接打过去,也许这钱还能省。

杨守敬叹道:“周大人,你是皇上的宠臣,我也老了。用不了多久,我的最高职位就是你的了。你应该多为秦想想。”

苏旭有些疑惑:“考虑?”

杨守敬说:“是啊,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我们在北京都是穷人,我们在秦都是穷人。你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我一脱官服,就替别人测阴阳家。我也给达官贵人兼职考八字,就是为了赚点钱。”

苏旭说:“真的有点难。”

苏旭知道杨守敬是对是错。

杨守敬说他们都是穷光蛋,那我们跟谁比呢?和北京其他官员比,真的不算。朝廷的俸禄微薄,而秦是一个边缘化的衙门。住房部根本不看他们。我每次得到的都比大多数衙门少。

不过,秦也不是没有优势。优势一,他们都是世代当官的,早就把官宅当成私宅了。优势二:毕竟是当官的。虽然北京其他官员不多,但官员还是比普通人强多了,至少不用受欺负。

总的来说,秦的官员虽然穷一点,但作为在北京有房有官的北京人,能穷到什么程度呢?

不过,苏旭也明白杨守敬的意思。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科研院所吃科研经费。

杨守敬道:“是,你知道,陛下这次点头了。你以为我看着天文台那些放荡的女人不生气不焦虑吗?不过,自从在我之前,已经打了几份秦的报告,不知道打了多少遍,也没用。石沉大海,住建部居然跟我说,要钱就去死。这不是流氓吗?”

“这次有陛下撑腰,一次没到位,下次你要钱,不知道是年。所以还不够,还得加钱。”

苏旭明白杨守敬的心思,他有权招就要钱。

只是苏旭就算想为项目造假也找不到眉心。又不是傻子。有可靠的项目才能给钱,否则就算有皇帝开的绿色通道,也不一定能通过。

苏旭道:“你看,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杨守敬仔细看了看。苏旭考虑的很好,加了很多仪器。好像什么都应该有。杨守敬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少了一个水上天文馆。”

苏序听了,觉得头疼,道:“北宋的水天文馆?”

水上天象仪是古代天文仪器的巅峰。

北宋苏颂所作。

苏旭在后世也听说过,但是太复杂了。苏旭只听说过,现在是人工的,当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杨守敬似乎看出了苏旭的担心。他二话没说,起身在身后的书架上来回翻找,但过了一会儿,他拿出一本书递给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