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血色归途五(2 / 2)

末代闯王 暖玉V 0 字 9个月前

“啪!”李闯又给了高大山一个头瓢:“你知道什么是知己吗?收起你那套土匪的做法!”

“大人又开始装出那副虚伪的样子,要按俺老高的做法,喜欢的人直接抢来就是了,更何况这也算你情我愿的事”,高大山颇为委屈地撇着嘴。

见李闯又想给他一个头瓢,只能低头嘀咕起来。

“算了,你收收心思,等平安离开这南郡在胡思乱想也不迟!”李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提醒道。

“大人多虑了,这南郡之中我看太平的很,白莲教再怎么嚣张,那些效忠晋王的官员也不是吃素的,有他们在,震慑住场面不成问题。”高大山哼哼道,对李闯的顾虑有点掉以轻心。

若是太平时节,高大山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此时郡县以下便是乡、亭、里。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当日那清溪村便可称作是一里。

但若是放在此时,就有些不妥,长安的朝廷分崩离析,连景帝都自焚了,乾朝事实上的精神象征已经不存在。

晋王接过这杆大旗,但是这些乡间胥吏所效忠从来不是他这个晋王,而是远在长安的景帝。

只不过赵昀还顶着乾朝的名义,着手收复旧日河山之事,那些依旧忠诚于乾朝的官员才会听从他的命令。

世道混乱,人心浮动,忠诚能剩下多少还要打个疑问。

况且,清溪村被屠了个干净,也不见负责此处区域的啬夫和亭长出来追查,而是白莲教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谓一手遮天。

应该说随着乾朝的日渐衰微,尤其是长安被破景帝自焚,这些朝廷册封的啬夫和亭长所拥有的威信也下降了许多,即便有晋王稳坐江陵,也难以一时扭转这种影响。

而乱世本就是宗教大兴之时!

比如南北朝,便是自汉末以来达三百年之久的社会大动乱。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士族遂苟安南方二百多年,北方则先后出现了十六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人建立的国家,中土大地,血腥遍地。

当时佛教大兴,无论南北,皆着僧尼黑衣。就当时的北周而言,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人出家为僧,算上在家修行的居士,长安城门上掉下一块巨石砸死十个人,有五个是僧侣,三个是居士,剩下两个则是准备上寺庙烧香拜佛的香客。

若是白莲教蔓延到了河南洛阳这等中原之地,拉起数十万大军不成问题。

只不过北方有了洛川红和李子通一统中原,白莲教也不敢与之争锋。

李闯没有反驳高大山的话,若能够一路平安,自然是最好。

此处的驰道距离江陵并不远,道路也比较平整,一天走下来,已经行了几十里。

日落西山,天色已黑,队伍停下来扎好了营地,围着升起的篝火,高大山正在给这些新招的士卒说着户县的旧事。

尤其是那道天雷,没有李闯的允许,高大山也不敢泄漏,只能说上天护佑永阳公主,护佑南阳。

周围的士兵听的一脸崇敬,这个时代最是相信天命之说,这些类似神迹的故事能极大地聚拢人心。

毕竟陈胜吴广还要编出个狐狸,在半夜叫什么“大楚兴,陈胜王。”

作为一只狐狸,还要关心天下大势,真是难为它了。

不管怎么离奇,没点传说故事,怎么好意思拉起大旗?

更何况当日的天雷,高大山是亲眼目睹的,切切实实没有一点吹嘘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