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正风(2 / 2)

这样看来,山东一带的总兵人选,倒还真不是那么好选。

杨御藩和牟文绶都能独当一面,正在崇祯皇帝细细思索最后决断的时候,忽然听见吴三桂手下军饷又把人扣下的事,当即是怒火中烧。

崇祯皇帝一是怒吴三桂僭越的野心,二则是气唐通太他娘的不争气了。

本来这小子在良乡城外击溃阿巴泰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觉得可以重用,这才让他去山海关和吴三桂较量较量,本想怎么也能给吴三桂带去点麻烦,让他畏首畏尾,不再和自己迎杠,但没成想这么快就败下阵来。

又惊又怒之下,崇祯皇帝也是怎么都想不通。

加上高第所部的守军,山海关内效忠自己的兵马要有近十万之众,吴军才多少人,难道那些兵都是吃屎的,一个晚上全被制服了?

看来崇祯十七年能稳稳当当过去是不可能的了,这吴三桂就是见不得人好,非要给你捅出个篓子。

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挥手道:“司礼监拟旨,擢牟文绶为山东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率部移驻曹州,让李凤翔亲自去一趟兖州。”

“莱州总兵杨御藩从剿刘泽清有功,叙功升三屯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协助蓟镇总兵黄得功镇守蓟州。”

本来这消息来之前,朝臣们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山东总兵人选,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的,然而现在很显然,这昏君又来了个一锤定音。

内阁首辅魏藻德,还有次辅蒋德璟原来也是东林党的人,现在全都改投到保皇党名下,成了这昏君的狗腿子。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就算不经朝议直接发旨,法律程序上来讲,其实也是正儿八经的圣旨,再算不得中旨了。

至于朝议什么的,那更是崇祯皇帝一个人的舞台,对于臣子们的建议,心情好了就采纳一些,心情不好就是直接命人给你轰出大殿,也是没什么好说的。

“启奏陛下,山东总兵一事还需从长计议。”所有人都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就算有想说的,在这昏君眼前也不会有谁敢跳出来。

正待这时,御史刘宗周却忽然出列,昂头道:

“牟文绶虽颇有战功,然则履历不足,难堪重任,左良玉久屯武昌,陛下可许诺其为山东总兵,届时左良玉必对朝廷感恩戴德,矢志以报皇恩。”

朝中臣子深知崇祯皇帝杀伐之果决,心中不免为刘宗周捏了把冷汗,不多时,只听崇祯皇帝冷笑说道:

“刘御史此言差矣!左良玉骄横跋扈,其行比刘泽清有过之而无不急,国朝至今已近十七载,对这等弄权武将拉拢可少?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用?”

见刘宗周说不出话来,崇祯皇帝便是挥手斥其思想保守、陈旧,紧跟着说道:

“左良玉身受朝廷厚恩,手握重兵却在地方上骄横跋扈,逢战避逃,罪过大于功勋,毫无悔过之意,留之何用?”

“朕此时不杀,已经是对他天大的恩赐,更别提要将山东重地交予其手,那岂不是与虎谋皮?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提!”

刘宗周没想到往常对左良玉不断退让的崇祯皇帝,这次的态度却如此坚决,而且想到崇祯皇帝对姜襄、王承胤和刘泽清等武将的处置方式,想必是已经下定了这种决心。

崇祯皇帝在朝堂之上斥责刘宗周保守陈旧的话他也是听在耳中,当下细细沉思之后,也是不再多说,退入列中。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