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五省进剿(2 / 2)

“兄弟,话可不能这么说,左营五十万大军,上次那姓王的是怎么死的,硬生生被破城而入,让那左良玉给吊在自家城楼上整整五天,朝廷可是连响屁都没敢放一个。”

“激怒了左营,几十万大军打过来,你去抵挡?姓韩的,你可莫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如今这中原官军,谁人能挡得住左营!”

刘部帐内的军将们此刻也都是神态各异,都惧怕万分不知所措的,也有怒不可遏想和左营一较高低的,还有冷眼旁观,等着刘良佐发话的。

“都静一静。”刘良佐想了半天,说道:“如今形势,左营在中原算得上是一家独大,激怒了左良玉可是不好办,这厮小肚鸡肠,记仇得很。”

“我看,那左良玉不见得是真心帮朝廷收复太原。”参将韩鞍说道:“末将听闻,那左良玉是被马爌和陈奇瑜联手摆了一道,骑虎难下,这才不得不出兵,如今派人前来,应是专门来拉我们刘部下水,由此可见其心!”

刘良佐也听说了此事,当下冷哼着说道:“这个陈奇瑜是不一般,早些年差点就把李闯和献贼一股脑全给剿了,若不是托大,也不会有今日的什么大顺、大西。”

众人听闻,也是纷纷点头,不置可否。

现任的五省总督陈奇瑜在诸将之中威望甚高,就连刘部众将都是深以为然,这威望还是一方面,从前也有不少有威望的总督,但诸将不听调动,原因无非两点。

其一,乃是朝廷掣肘,一般都要有监军过来分权,让总督地位下降,这檄令的效力自然不如以前;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从前那些总督都没有兵。

陈奇瑜则不然,他一来深受当今皇帝信任,不仅有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二来,朝廷增设的西北大营并未设一个监军太监,完全是陈奇瑜自己做主。

如此威望甚高的一个总督,再加上西北大营和尚方宝剑,他的调令檄文到手上,这就不像从前那些总督的檄文一样可以当耳旁风了。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宣镇总兵高杰和大同总兵白广恩。

这两个九边重镇的大帅,如今对朝廷是忠心耿耿,陈奇瑜的调令也是无有不遵,又有哪个军将敢堂而皇之的不遵檄文。

要说现如今终忠于朝廷的实权军将可还真不少,除了高蛮子和白广恩之外,还有山东总兵牟文绶,南京的神武军总督周经武,新设的天津海防都督,这些都是实打实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明面上支持的,像左良玉,就是做最好的一个,左营虽然人人喊打,但却依然是朝廷官军,还有福建的郑氏,虽然富可敌国,战船动辄上千,但就连他们都在明面上表示对朝廷的遵从。

这种形势下,刘良佐他自己一个,是万万不敢当这个出头鸟的。

其实左良玉的消息传来之前,刘良佐就已经接到陈奇瑜的调令,但毕竟凤阳这个地方远在南直隶,就算接了调令想支援,他也有无数种方法拖延。

如今左良玉毫不客气的话一到,刘良佐这边就得多加思量再行事了。

大约再三日之后,位于凤阳的刘部大营之内,人马开始调动,刘良佐也是打着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檄令,亲率本部兵马北上前往太原一带。

说来就连李自成都没料到陈奇瑜有这么大的能耐,一向调之不动的各地军阀,在崇祯十七年都是隔岸观火,就连左良玉和刘良佐这两位都异常主动的上来了。

今年大顺军东征之后,官军调动的非常快,湖广、山西一带残存的官军全都调动起来,跟着左良玉出武昌,直奔太原。

不久之后,一部分山东和凤阳的兵马也在牟文绶和刘良佐等人的统带之下,主动形成一支勤王军,看方向,也都是奔着太原去的。

自朱仙镇之后,大明官军和大顺军似乎又在酝酿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