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地方不靖(2 / 2)

若各地都是如此情景,也怪不得李自成能一路所向披靡了,就算再忠勇死战的将官,守着一座空城也是掀不起丝毫波浪的。

得知崇祯要到保定府城,隐藏在保定府境内的厂卫番子早在大军来到的前半个月就已经在整理各种主要资料向这里聚齐。

听着各百户、千户和役长的汇报,崇祯皇帝神色未有丝毫变化,其实地方上原本就是如此,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就像自己所在这保定府城,现在虽然属于朝廷名下,但崇祯毫不怀疑,一旦自己在固关战败,他们立即就会换上一副大顺的旗帜,改朝换代。

百姓不会理会谁来管,更不会为了如此黑暗的地方衙门死战守城,若想把守住一个地方,就得从根本上改变本地百姓对朝廷和皇帝的看法,这也是崇祯御驾亲征的一个原因。

你在京城,就算报纸上把你夸的天花乱坠,在各种圣旨和檄文上写的好像大明无比强大,可这一切对于远处百姓来说,就是过眼云烟,看不见,也摸不着。

只有亲自带着大军到了,皇帝来到百姓中间,让他们见到自己是怎样一个皇帝,让他们看见自己手下禁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他们才能明白。

就在昨日,崇祯接到了陈奇瑜固关的急报。

称自誓师之日起,李自成便亲率贼军猛攻固关,多亏早已将固关修筑,再加上山东总兵牟文绶与宣府总兵高杰身先士卒、奋勇敢战,这才勉强抵挡住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不过陈奇瑜也在急报中称真、保两地不稳,要崇祯皇帝行至此地是多加留心,固关目前情况虽然危急,但却并非到了受不住的紧要关头。

言下之意,就是建议崇祯把后方处理明白再来,起码能有个退路,不然仓促赶到固关,真保两地再掀起叛乱,那可就成了瓮中之鳖,全完了。

其实崇祯也明白,地方上如今多是如同真定、保定两府的情况,除非在眼皮子底下的京城,否则外地上报名册、户籍几乎都不可信。

地方官员惧怕惩处,多是将城内官兵夸大其词,武将则喜好杀良充功,伪称平安。

御驾亲征就是走出京营快两年的大本营,在这明末,处处透露着危险,因为自己是皇帝,所以危险比常人更重。

在这要命的节骨眼上,崇祯自然要打起一百八十个精神,这可是关乎小命的头等大事,别搞到最后没有自挂东南枝,却死在外地成了笑柄。

崇祯皇帝来到府城之后,当即将保定知府与屯驻军将撤职,以同知暂行知府职权,命两府参将统领原驻兵马。

紧接着,将真定兵迁往保定,又把保定兵迁至真定,明设厂卫监察,其余州县皆如此行事,严防地方官员串通行事。

除此之外,朝廷大军到保定府城的第一天,英国公张世泽等人亲自操刀,将东厂汇报本地曾与贼寇勾结的官绅富户一十五家抄家灭门,百姓均是拍手称快。

抄家所获一切银两、粮食全部由新上任的同知分发到百姓手中,并且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命真定、保定两府境内重新清丈被抄家的富户家中田产,将其重新分发到百姓手中,又用随军携带的银两补发了两府境内官兵多年积欠的饷银。

皇帝的好处之一,就是在地方上绝对的威权,没了朝堂上文武百官的掣肘,崇祯皇帝每一句话在这里都是一道圣旨,原因只有一个,他是皇帝。

本地官军都是老弱,卫所也没有任何战斗力,所以在稍稍安定了地方之后,崇祯首先将卫所军户裁撤,只留下一部分青壮,小于十五岁,高于三十岁的卫所军户在几日之内全部被裁撤,本地的只在家屯种,不必操训上阵。

说白了也简单,这些人作战没有用处,留在其中又闲着没事干,还不如全部裁掉,按崇祯的想法,自己要去固关,屁股后头自然要处理明白。

这些老一套的卫所向来都是兵变和投敌的高发之地,自然要全部裁掉,留着,就是国家的蛀虫,没准就是自己未来的死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