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盛世(2 / 2)

离开军营大约两个街区,经过了不少纵横交错的街巷,到处都是车水马龙的场景,行人们人来人往,不乏有一些黄头发白皮肤的老外和外地来京人士。

京师虽然繁华,但和一般的明代城市一样,都是典型的“前铺后宅”的格局。

一般来说,街巷的前面都是各大小铺子商行,往内便是居民区,再向里,则成了大多数穷人居住的“胡同”。

这些街巷之中,以通向各个外城城门的街道最宽,越宽的便越是繁华,最宽的是全城主干道,呈东西、南北向,斜街较少。

不过内、外城以及崇祯十七年以后增建的重二城也有差别。

外城先形成市区,后筑城墙,街巷密集,而重二城新建城没几年,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安置更多民众,所以街巷比内外城都要密集,但许多街道都不端直。

崇祯现在所在内城,普遍居住民众比重二城和外城都要富裕很多,行走的百姓从衣着来看,也都是殷实富裕之家。

道路的两边都是各种店铺,有客栈、酒楼、茶馆、酒肆这种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有典当行、布匹铺子这种商业性的买卖场所。

当然,一些诸如“陈氏米行”,还有棋牌街这种全城最为繁华的地带,也均是位于最早修建出的内城。

除这些店铺以外,在京师的大街上,还有许许多多自己开不起铺面的小商小贩们。

他们或是将陈旧物件翻新低价专卖,或是用自己的手艺活挣钱养家糊口,反正都是其乐融融。

简言之,在这大明京师这座已经日趋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中,只要你肯努力,有无数的机会能挣钱,这些足以使你和家人过上安定的生活。

现如今的京师,每天一个样子的变化着,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出名,论起繁华,真算得上是东方第一城。

当然,这样急速发展的背后,是无数兵士、衙役和厂卫在明里暗里的保护和维持,才能让它继续稳定下去。

就如方才崇祯路过军营时的那样,京师之中,什么三教九流、奇妆异士都应有尽有,这还不包括本地为数众多的青皮和地痞。

这其中,有不少是怀有异心的宵小之辈,但更多却是向往强盛的外来人员。

禁军除了要掌控全城以外,更还肩负着守卫皇城的重担,不单单是留守总兵吴启华,从上至下,每一个兵士,整天都是紧紧绷着一根弦。

京师是整个大明的心脏,他们是最后的精英守卫,根本不可能有放松下来的时候。

不提别的,崇祯带足银子,在自己治下的大明京师转了大致有一个半时辰,买了几个无用但十分有趣的小玩意儿,倒真是比在宫里待着舒服多了。

天色逐渐接近黄昏,但街上的行人却丝毫不见少,远远的,更多卖艺的从居住的地方走了出来,开始搭台摆设。

“快走,夜市快开了,去占个好位子。”

“你先去占着,我回去端上椅子!”

崇祯皇帝见人头攒动的街上,分出不少人流向某几个地方汇集,便到路边茶馆坐下点了口茶吃,随口问道:

“他们这是干什么去?”

“哟,外地来的吧?”旁桌上四个喝茶的食客不无意外,笑呵呵的随口解释道:“咱们大明的京师,但凡没有戒严的,就指定会有夜市,花灯也是隔三差五来上那么一次。”

旁人甲补充道:“若赶上上元那等佳节,更别提有多热闹了,有的时候,整夜都是彻夜欢腾,比白日还热闹呢!”

旁人乙点点头:“有的人,白天不出来,专等着逛夜市,一到了晚上,就连上街的衙役都是白日里的好几倍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