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2 / 2)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的传言有很多,后世崇祯曾听过西军屠川的传闻,不过并不是很相信。

无论历史上张献忠是否屠川,他在四川境内有不少民建庙宇是真的,当然他对待乡绅地主残暴,也是真的。

无论顺军还是西军,在某一件事情上,态度都是出奇地一致,那就对制内文人和乡绅地主的处置。

文人在顺军和西军都是附庸一般,可有可无的存在。

李自成可以战前杀牛金星激振军心,张献忠同样在撤兵前杀掉了自己的右丞相,来稳定士气。

这道理是一样的,不能说他们完全做错了,站在他们各自立场上,这是最好的决定。

但在崇祯的角度上,这些人或许不可用,或许要物尽其用,总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

因为无论要取天下,还是要治天下,你都不可能只靠武将,文臣不可或缺,乡绅地主更不可能杀之殆尽。

地主士绅们,无论各朝各代,只要还是封建王朝,就如野草一般,除之不尽,杀之不绝。

你杀了一批,没几年又会生长出来另外一批,所以崇祯的做法,无非是杀一批,安抚、任用一批。

顺军和西军则不然,对待所有的乡绅地主,他们一视同仁,一棍子全部敲死,但凡被他们盯上,必定是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这样一来,虽然流贼能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支持,但却将全天下所有的豪绅地主阶级推向朝廷。

自古以来,成大事的,没有人是完全倚靠农民阶级,就算是本朝太祖朱元璋,起兵后也是对这些人威逼利诱。

这有些悲哀,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起义,面对集大成的朝廷,必定会是一盘散沙。

就算是农民阶级,崇祯也没有放弃,崇祯十七年到崇祯二十年的三年免赋和革除‘三饷’,让天下声息略有恢复。

在这期间不断的大捷大胜,还有风风火火的军改、土改,打击豪绅等举动,更侧面保证了百姓的生存。

反观顺军和西军,他们的制度造成一个结果,没有后勤保证的军队,一旦遇到挫折,难免就要向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伸手。

屠杀百姓和劫掠城镇的举动,官军、顺军和西军都做过,但最近五年来,做更多的却是后两者。

这使得本就是‘叛贼’的所谓顺西军,名声变得更臭。

在这样大局下,朝廷会在陕西和陕西连战连捷,各地争相归附,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即便是那些看似稳定的地区,也并非铁板一块,那些幸存的豪绅地主们,始终对朝廷抱有一份警惕。

世所皆知,甲申年以后,崇祯皇帝重民、重兵,而轻商,这里是代表三个不同的阶级。

且在东林党被诛灭以后,三厂一卫的很多机构,都将矛头转向了地主乡绅和豪商头上。

许多土地都被厂卫巧取豪夺而去,被朝廷分发给那些穷苦农民,地主们虽然不敢多说,毕竟还是有些不满。

这一点崇祯心知肚明,土地是地主们的命根子,而支撑这个天下的骨干阶级就是地主。

既然现如今的社会形态,根本不可能完全让地主整个阶级消失,那就要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让他们以为自己得利。

他们得到利益以后,自然会更毫不迟疑地倒想占据大势的朝廷这一面。

一旦百姓和豪绅阶级全部倒向朝廷,天下间为祸许久的流贼之乱,宣定时日也就不远了。

有人或许会问,这些豪绅地主个个精明,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贪得无厌,愈发嚣张。

这个问题实在可笑,朝廷重新统一天下以后,这些豪绅地主也就没了利用价值。

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不缺想当官的人,更不缺想跟着强大朝廷混的豪绅地主。 富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