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帝国夕阳(2 / 2)

这支十万人的帝队,不仅盔甲制式鲜明,就连兵种也是齐全得不像话。

当然,这是和那些联军去比,若与大明禁军去比,这支沙贾汗精挑细选出来的帝依旧不够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战术与规章。

第一皇储达罗・悉乔率领下的十万帝队,并不是多国联军那样混成一团,相反,他们分成了三个野战军团,左翼、中翼和右翼。

中翼军团在达罗・悉乔的亲自率领下,无疑是整个莫卧儿最精锐的部队。

虽然古代印度的农业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但他们与中原不同,素来都不是步兵强国。

莫卧儿帝步兵部队的主力,是一些手持火绳鸟铳的轻步兵射手或弓箭手。

这些轻步兵由沙贾汗在城镇或农村的定居居民中招募征发而来,大部分使用传统弓箭,一少部分配备了土耳其式的重型火绳枪和葡萄牙式的常规火绳枪。

这种轻步兵阵列,在骑兵并不是很常见的印度地区作战,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

在第一次帕尼特尼战役中,巴布尔的波斯-突厥火枪手就曾依托过阵地连续打退了多次德里苏丹国战象和重步兵的攻击。

因此,莫卧儿帝国的指挥官们认为,远程轻步兵能比重步兵提供更强大的火力。

尽管骑兵并非很常见,但莫卧儿帝国骑兵,在后来英国入侵之前的印度战场上依旧占有统治地位。

如今沙贾汗在位时期,也曾倚靠帝国骑兵作为持续扩张帝国版图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帕尼特尼战役中,骑兵都作为决定性力量改写了莫卧儿帝国的历史。

食邑骑兵、封邑骑兵和皇家骑士组成了莫卧儿军队的骑兵。

前两者是地方提供的部队,后者则是用国库供养的精锐骑兵,不过人数较少。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造成如今莫卧儿为了与大明结盟而不遗余力示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阿富汗地区接连失败的战役。

如今的莫卧儿帝国,已经随着沙贾汗进入晚年而逐渐走向衰落,再也不能像巴布尔时代那样招募到大量中亚突厥战士。

莫卧儿军队中作战能力极强的突厥战士,逐渐被本土的阿三们取代。

骑兵也是如此,帝国版图北部的印度教臣民拉杰普特人成了如今莫卧儿骑兵的主要来源。

拉杰普特人在作战上与他们的中亚同行没有很大区别,但却不是很好控制。

沙贾汗年轻时,曾费尽心机的控制拉杰普特骑兵为帝国作战,初期取得了很好效果。

但随着晚年的到来,这些拉杰普特人变得不是很好控制,作战不是很上心,经常出现战斗中溃逃的情况出现。

虽然这些变化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莫卧儿在边疆战役上接连的失败,显然对帝国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如今这个历史上,沙贾汗利用不断的让步,最终成功促成莫卧儿与大明的结盟。

大明这个强有力的盟友的出现,成功帮助沙贾汗巩固了莫卧儿在东南亚地区的强权位置。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成功让莫卧儿保持国际地位,并且让西方各国有些忌惮的关键决断。

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保持这种虚无的强权地位,对如今的莫卧儿来说,真的是好处吗?

要知道,虽然莫卧儿与大明结盟后,在他们境内发展殖民地的东印度公司不敢过分动作,但他们国内的本质却并没有任何改观。

莫卧儿军队依然逐渐被本土化,战斗力愈发低下,而各种阶级矛盾,在此时沙贾汗在位的晚间时期,就已经显露真容。

沙贾汗被自己营造出来的这种盛世图景所迷惑,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并不是很好。

崇祯皇帝对这些事情心照不宣,沙贾汗却依旧沉醉在自己与大明结盟后的强权幻想中。

请记住手机版网址:m.fengyu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