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章凝心聚力重整旗鼓上(2 / 2)

刘懿定睛,真诚问道,“既然相柳一族已经消亡殆尽,那么,我北拘人仅剩守护天池一责,晚辈说的可对否?”

诸老同时点头回应。

刘懿双手背后,温声笑问,“诸位前辈,晚辈斗胆问一句,前辈们可知为何要守护天池呀?”

一时间,场中竟无人可答。

所有人都知道天池有秘密,但却没人知道天池的真正秘密,这些北拘人就好像上天赐予的忠诚守护者,只知坚守,不知索取。

想到这里,刘懿更加佩服眼前的这些人了。

一个人,如果能几十年如一日,可能是愚忠,可能是执着,但如果能一千年如一日,那就要叫心比金坚了。

在刘懿分神之时,周边的一双双眼睛,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刘懿。

这些土生土长的老人,仿佛抓到了些什么,又仿佛没有抓到!

而刘懿,这时也有些犹豫。

对于即将说出的猜想,刘懿仅从其父刘权生口中得出,自己并无把握,此刻说出,略有空手套白狼之意,可

时不我待,既然两位爷爷费尽心思提供了平台,刘懿也只能放手一试。

场中安静了下来,刘懿紧了紧拳头,慷慨激昂说道,“数十年前,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先帝丞相、神算子桓彝,曾以《易经》之理、辅风水之道,为先帝谋划江山,其言‘中华以龙为图腾,江水河水为其任督,淮水济水为其命脉,色格大河为其雄背,秦山俊岭为其龙脊,昆仑圣山为其蛇尾,赤松天池为其兔眼,神龙一舞,威慑天下’。按理说,这天池既为人间神物,自当吸取天地精华,福泽万物才是,最不济也应是五谷丰登,怎会出现今日之场景,不知诸位前辈可否思量?”

众人面面相觑。

刘懿舒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大禹定九州,龙脉遂有九条,依据前人所记,懿斗胆推测,东北的这条龙脉,应在天池之上。所以,北拘人世代守护的天池,应是一条龙脉所在之地。”

诸老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世代镇守的,乃九州龙脉之一啊!

到此,所有人脸上油然升起了一丝骄傲,北拘人以一族之力,镇守一方龙脉,何其壮哉!

刘懿继续道,“《太史公书》曾记: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大禹作为陶铸世人的先圣,对待如此重要之事,帝禹自然不会放任北拘人自生自灭,在其返回中原之前,定是留下了北拘人赖以生存之物才对。”

所有人

精神一振!

刘懿说出了心中另一半猜想,“根据晚辈推测,这生活之物,是铃箭草和紫石英。而这存活之物,懿以为,乃千尺高山之上的天池神水。只不过,天意从来高难问,帝禹并没有将这两个秘密告诉北拘人后人,需要我等自行破解罢了!”

刘懿口干舌燥,咽了一口唾沫,正欲继续讲下去,柳腰随着春风划过,淡妆素雅的乔妙卿,悠悠走来,施了个福,“李大爷、王二爷,按照二老的要求,猪肉已经炖好,诸位伯伯一路风尘,要不,咱们边吃边聊?”

李大爷和王二爷乐开了花!

比起苻文的以威压人,刘懿更喜以情感人,为了今日之事,刘懿掏出了从望南楼带出最后的一点钱银,令王大力带上几名军士南去辽西郡,置回了足足七头膘肥体壮的生猪,三头给了平田军将士们打打牙祭,剩下四头,全部在今天宰掉炖肉,款待诸老。

方才刘懿授意乔妙卿说的那句话,可谓抬足了厚龙岗的门面。

李大爷一脸傲娇地微微点头,一盔盔冒着热气的干炖猪肉,被厚龙岗的妇孺们端了上来,只有过年才能吃块儿猪肉的诸老,闻到肉香,乐的闭不上嘴。

刘懿怭怭拍了拍李大爷的后背,亲自为李大爷拿了一碗,压低了声音附耳说道,“爷爷,我已让北海端了一些在屋内,您放心,厚龙岗的父老们,人人都有。”

李大爷笑着点了点头,忽然

以袖拂面,老泪纵横,“你这孩子,还能想到我厚龙岗的族人。论细心,我这把老骨头,可不如你啊!”

刘懿俯身,悄悄为李大爷擦干眼泪,温声说道,“快吃吧,爷爷,凉了便不好吃了。”

李大爷热泪盈眶,颤抖着双手,夹起一小块儿肥瘦相间的猪肉,小心翼翼而又开眉展眼地咀嚼起来。

看着李大爷一脸兴奋,刘懿笑了。

世上最难之事,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