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章、德国版的富士康(2 / 2)

毕竟占领意大利过后,大家都增加了一批廉价劳动力,已经为两国的资本家赚了不少钱。

那么价值更大的德国呢?很多人已经动心了,只不过德国人的实力犹存,法国人不敢单独行动。

万一德国人突然爆发了,现在的德国战争潜力,依然不比法国人小的多少,打个两败俱伤出来,法国人就不就悲剧了?

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德国人分明是认定了法国人不敢单独动手,或者是说他们对英国人的信心十足,认为大英帝国会阻止法国人占领德国!

“削减赔款的问题,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么就先从长计议。

现在我们还是说说,德国人现在欠缴1924年的战争赔款吧(备注:战争赔款是在年初支付,或者是上一年度末支付)。

德国人手中有没有钱,大家心中都有数,想要让他们马上支付这笔战争赔款,肯定是不现实的。

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让德国人通过其他方式偿还?

比如:我们提供原材料,让德国人给我们加工产品,让德国人通过劳动力的方式来支付战争赔款!”格雷果断的转移了话题

这是伦敦政府拿出来的备选方案,自从斐迪南点起房地产那把火后,英国人的经济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复了过来。

“去工业化”的思想也在大英帝国开始生根发芽,通过转移工厂厂址的方式,很多资本家在外面都发了财。

这些人都成为了这一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将口号喊得惊天动地,比如:“让所有的英国人都变成管理者!”、“消灭贫困从……”

反正就是向大家宣布去工业化的优越性。这种情况,斐迪南怎么会不知道呢?

刚刚去工业化,还有几年的红利可以享受,但是千万不要爆发经济危机。否则你就会发现,没有实体经济做躯干,在经济危机中虚拟经济,一点儿抗风险能力都没有!

“这个想法不错,可惜不适合保加利亚,我们和德国人太远了,高额的运输成本,就足以令我们将红利耗尽!”梅捷夫失望的说

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乐开花了,英国人已经跳坑里去了,就算不能把他们埋了,也可以令他们元气大伤!

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将大量的工业转移到这两个国家,英国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了。

反正英国人现在投入的越多,未来就越不能放手,在利益面前,人总是容易头脑发热的。

“这个计划可以考虑,但是德国人的工资标准,必须走我们来定,工厂选址也必须由我们说了算,德国政府陛必须要无条件配合我们,不得征收任何税收!”亚历山大·米勒兰一口气说了三个“必须”。

显然法国人也自己跳坑里了,本来是准备坑英国人的房地产,也被资本家们带到了法国,民众就业的问题解决了。

那么这些工厂开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政府来说都无所谓,不管有任何隐患,在短期内都不会爆发出来。

对于政客来说,他们只需要在自己的任期内,不要出现问题,保持经济繁荣发展下去就行了!

……

最后大会做出了决定,让德国政府建立一个庞大的代工厂,专门给协约国生产工业品。

各国提供原材料,德国人负责组织生产,在一定的期限内,德国人必须要拿出相应的工业产品,给各国充当战争赔款。

历史再次进入了新的一页,德意两国都走上了劳动力偿还贷款的道路,而英法两国则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