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章、坑货属性爆发(2 / 2)

足足录了几千份间谍口供,商业间谍、政府间谍、军方的间谍都是应有尽有,查货的武器弹药更是多如牛毛。

好吧,斯坦利鲍德温首相还不知道,这些证据百分九十九都是捏造出来的,否则就是效率再高,也不可能取得这样惊人的战果啊?

尤其是查货了十余万条步枪,数千吨武器弹药,日本政府什么时候有这么豪气了?

这一看就是骗人的数据,但是英国内阁硬是没有发现问题,参考一下他们支援小尼古拉的物资就知道。

那一年不援助他们的几十万条步枪,不给十几万吨弹药啊?和这一比,日本人的表现都算是小家子气!

当然从堆积如山的枪支弹药照片上来看,有这样的证据在,就算是和日本政府翻脸,他们也是占理的。

在这个世界上,占了理的大英帝国是天下无敌的,他们不会畏惧任何敌人!

强硬,必须要对日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

这也是这个年代的像素低,远距离拍照看不出来什么。如果走近了看,估计大家都会觉得很熟悉,然后发出一个疑问,这怎么都是英国生产的武器弹药?

不过这些问题,很快就不是问题,这些武器弹药都会在平叛战争中全部消耗掉,最后一颗子弹都不会剩下,是不是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都不重要。

这方面,殖民政府官员是有丰富经验的,这是他们平常的正常业务,否则没有好处都话,谁愿意离开繁华的英国本土,跑到殖民地来受罪?

一边是委屈巴巴的日本政府,一边是暴怒的英国政府,双方可能让步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日本政府只要不想被天诛了,就必须和英国人硬抗;而傲气十足的英国政府,自认为已经占据了道理,日本人居然还不承认,还妄想他们让步,这么可能呢?

就连荷兰人,在面对日本政府的时候,都敢强势面对,斯坦利鲍德温要是敢认输,那么大英帝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英日突然对立了起来,斐迪南已经准备好了瓜子,泡好了茶,准备看戏了。

如果不是怕节外生枝,他都想再去挑拨一把,让双方打起来。

如果英日打一仗,斐迪南毫不怀疑英国人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作为代价,英国人世界霸主的位置也要摇摇欲坠了。

正在这个时候,东南亚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丘吉尔先生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的把日本人拉下了水。

只是这部大戏,他这个导演只是拍完了开头,后面投资商就叉手了,剧情开始失控了。

暴怒的日本人,加入到了这场叛乱中过后,战火再次开始向外蔓延,东南亚地区的日本侨民可不少,这些人的素质也不是土著可以比的。

他们中还有不少人,都是有过丰富训练经验的退役官兵,有了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叛军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日本政府也不用闹委屈了,受了刺激的日本人,决定给英国人一点儿颜色瞧瞧。

不是说他们支持东南亚叛乱么?那么就支持给他们看看!

当然这些都是日本军方秘密干的,日本政府高层还是理智的,知道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敢直接硬顶。

日本军队想要搞事情,这个实在是太容易了,他们在军队中召集了一群中二官兵们,让他们直接退役,以个人的名义前往东南亚地区。

丘吉尔先生,只是觉得自己玩嗨了,不该把日本侨民逼反。他要求的十个印度师已经到位了,本来是该进行平叛了。

可惜结果是,他依然觉得兵力不足,刚刚组建起来的印度殖民师,居然打不过叛军!

没有错,在正面战斗的时候,直接被击溃了!

当然这只是丘吉尔先生认为的,这些英国军官可不认为他们的战斗力差,打不赢这些叛军。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叛军的数量太多,不是这位丘吉尔先生的伟大的战略,他们是不会输的!

为什么要分兵?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收复不好么?

四面八方同时发动反攻,威风是威风了,政治上的宣传也到位了,可问题是兵力也被摊薄了啊?

收复的失地,需不需要留守?

这还用问么?

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要是再丢了,军事上或许是无所谓,政治上还怎么办?

既然是一个政客担任了指挥官,那么为了政治正确,就必须要全面防守,巩固胜利果实!

日本人都没有发力,丘吉尔先生就受不了了。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叫人!

现在既然伦敦政府都认为日本政府在支持这场叛乱,当然不可能拒绝丘吉尔先生的求援了。

不要看丘吉尔的军事能力不咋地,但是他的政治斗争天赋是满分啊!

拿着他录音下来的激情演讲,找人送到国会。成功的挑起了大家的情绪,说服了国会议员同意增兵,并且不是一万两万的增兵,而是一次性增兵二十万!

人少了真的不行,隔壁的荷兰不是在调集二十万平叛大军过后,就一直压着叛军打么?

大英帝国也可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啊!

除了这些主力部队外,殖民地部队也是少不了的,再增加十个印度殖民师,和一个加拿大师,以及北美三国也凑出了一个加强师。

吃一堑长一智,丘吉尔先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就是兵力太少了。所以这次他拼命的向国内要援军,向大英联邦的自治政府要援兵。

如果等援兵全部抵达的话,丘吉尔先生的手中最后就会拥有二十个印度师、一个北美加强师、一个加拿大师、一个新西兰师、两个澳大利亚师、十三个英国陆军主力师和他亲自扩编十五个东南亚殖民师。

最后一共是五十三个师,甚至这次的国内援兵中还有三个坦克师,也不知道丘吉尔先生是否知道,现在的英军装备的坦克还不能进行丛林作战!

不管怎么样,共计五十三个师,总兵力都接近八十万了,这显然不是为了镇压殖民地叛乱的!

为了尽可能的说服国会增兵,他当然要适当的夸大其词了,比如说:捏造日本政府可能会袭击东南亚的谣言,给国会施压舆论压力。

又比如说:假如英日战争突然爆发了,英国政府又该怎么应对?

总之,在他的忽悠还有舆论造势之下,成功的引起了国会的重视,为了提前防备日本人的偷袭,就先增兵了东南亚。

只要援兵来了,最后要怎么用,就不需要请示国内了。作为当地的最高指挥官,丘吉尔先生当然要全权指挥了,平叛自然是少不了的!

至于和日本人会不会爆发战争,丘吉尔先生是半点儿也不担心,就算打起来了不是也有皇家海军么,难道敌人可以游泳过来?

……

老铁先定个小目标^记住新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