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古道长亭(2 / 2)

“济南之地多遭黄巾掳掠,东平陵县肯定满目疮痍,我倒是很期待你到时候焦头烂额的可笑模样啊。”

看着郭嘉一脸得意洋洋的模样,荀幽耸耸肩。

焦头烂额?这郭奉孝以为他过去一周采购之余闷在房中都是无所事事吗?

本着对济南郡最坏的打算,为了避免自己日后失望,荀幽从最开始就不对自己即将担任郡丞的地方抱有期待。

从流民安置、城防修筑、水利兴建、耕田部署还有一些新兴玩意的想法准备,不说没有遗漏,但荀幽确信此刻放置于那包蛇皮袋中的许多竹简,已经囊括了未来数年济南郡发展的大部分轨迹。

郭嘉想看到焦头烂额的出洋相模样?梦里去看吧。

……

数日后,颍阴县外的十里长亭。

荀彧牵着匹黄马,面对来送行的叔父,今日的他浑然没有一年前在荀氏府邸中的失礼,恭敬地弯腰拱手作别道:“叔父无需再送了,彧不过走一趟汝南荆襄,不出数月便会回来的,叔父无需忧心。”

荀爽满脸赞赏地打量着跟前的侄子,慈祥笑道:“你父在外为官,我来送送你,于情于理都是应当的。虽说如今黄巾平定,汝南荆襄比起青徐之地要安定不少,但此行务必谨慎小心,对文若你,我是放心的。”

荀爽寒暄了一番后开始叹气,又想到了荀氏里的那些糟心事。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在外,他是备受尊捧的颍川名士,但如今弃官在家,他不过是小辈眼中向来不苟言笑,稍稍有些威望的叔父。

对那位已经离开荀氏,名存实亡的旁支子弟,就仿佛公达经常在侧与他惋惜的那样,在深入了解荀幽后,荀爽对那位小辈也是惋惜遗憾居多。

不然,他也决然不会在没与同辈兄弟商量前,擅自书信一封,希望那位小辈能够回心转意。

如今荀氏上下都听闻了那位小辈的功绩与陛下的封赏,对荀幽非但观感不改,反而愈发排挤,不满陛下因何封赏一世家旁支子弟为吉乡候。

终日被那种嫉妒怨恨的氛围所包裹,荀爽突然有些庆幸那位小辈没有听取自己的意见了。

“叔父因不群之事所忧心!”荀彧直言道,一眼便看出了荀爽的心事。

“过往醉心著书立说,少了些关注在你们这些小辈身上,连累我荀氏痛失此等才子,怎么能不忧心啊?”荀幽又沉沉吐了口气,似乎钻起了牛角尖,在思量着如何让破镜重圆。

荀彧是看过叔父递给他的那封荀幽写的回信的,想到那位族弟如今终于将往一地大战拳脚,他朝着荀爽洒然一笑,“不群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志,家国之间,叔父又何必非得将不群桎梏于小小荀氏?好不容易才飞出这一地樊笼,他最讨厌的应该就是天下高墙深建的世家了吧。”

估摸着那位族弟在写回信时的神色飞扬,荀彧想到最近荀氏中因为嫉妒而对那位族弟的诋毁之语,心里没来由的浮现出了一句司马相如笔下,那位秦末起义之人所说的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