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蔡邕的青眼相加(2 / 2)

既然如此,他只能想歪门路从寒门里淘金。

请大儒来贴金便是他的想法之一,原本卢植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想必刘备肯定不愿意让他老师弃官而去,于是荀幽就将目光放在了隐世的大儒郑玄身上。

拿了卢植的信物玉佩,荀幽觉得加上他胸中的底气,足够让那位尚且不知脾性的大儒出山。

只不过还没等他们在济南落脚,去会面那位大儒郑玄,反倒先碰上了另一位大儒蔡邕。

荀幽觉得郭嘉今天肯定是踩到了狗屎牛粪,要不然怎么运气会这么好?

在一郡一州之地开类似太学的东西,说不遭本地世家嫉恨那不可能。

经文才学是他们筑高墙隔绝寒门的目的所在,为的便是掌握一条支撑他们通往那座京都洛阳的官路。

但乱世同样是改革,根除疲敝的最佳时机,那群世家子弟或许能舌吐莲花,满嘴道理压得人喘不过气。

但道理再大,能大得过拳头?能大得过精兵铁骑的无情碾压?

若非到无可相商的地步,荀幽当然不想随便动粗,但若是那些世家打算沆瀣一气,他同样不介意杀鸡儆猴,逼得他们乖乖低头。

当然这些都只是荀幽对未来的预想,他向来喜欢理想快行动三步。

先有一队足够精锐的军马,随即以青州之地为根基,恩威并施,给本地世家一些甜头,自然能得到他们暂时的拥戴。

那群家伙根系庞大,荀幽对此深有体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没傻到因为一时热血上头而动摇根基。

在董卓进京前,牢固青州根据,随即厉兵秣马,以窥兖徐二州,这是他对未来数年的展望。

荀幽愣了愣神,蔡邕透着年轻人那双深邃而神秘的眼睛,仿佛琢磨出了一些意思,笑容玩味。

这时他低下头,终于看到心神目光俱飘忽起来的爱女,少女怀春再正常不过,何况对象是眼前这个友人与他都青眼相加的年轻人,他没有心忧焦虑,反而有些欣慰。

这棵在他庇护下长大的小梧桐,终于不再是那个终日听他话的宝贝女儿,终于有了分别样心思。

若干年后,这个他爱之如子的宝贝女儿,未来注定会让天下无数士子哀叹痛惜,悔恨见之晚矣。

不知从哪传出了这么句俗语。

蔡家有女初长成,二曲名动孔圣居。

高山流水古今问,阳春白雪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