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三位大儒的器重(2 / 2)

治学严肃,谈吐风雅的大儒郑玄一年下来几乎都是板着个脸,不过今天他仿佛特别尽兴。

不仅是因为收到了需要被他珍藏的至宝,更是因为他对眼前那个被好友在信中大肆称赞的年轻人极为中意。

原本打算让那位得意门徒继续在自己手中打磨几年的郑玄突然改变主意,开口道:“我门下门徒数千,有一位孙乾字公佑,本打算细细雕琢,不过转念一想倒是让他去跟玄德你们多听多做,或许进步更大,远比成日侍奉在老头子我身边要强得多。”

“待会玄德另外再挑几人,我让公佑和他们一并陪玄德你去济南。”

有了郑玄的肯定,此行的目的达成,刘备心满意足地拱手致谢。

而荀幽对郑玄的话倒是颇为认可,“读万卷书终归比不上行万里路,我觉得光是这点,康成先生自己肯定颇有体会。”

郑玄那打算去握茶杯的手没来由一愣,座下年轻士子的话让他想起了许多,年轻的时候遍访关东学者,稍长以后又往关西拜大儒马融为师。

把大汉疆土走了个大概,体会过东西民风人情之后的他更能体会眼界视野对一个士子书生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为何不看好那群闭门造车的家伙一般。

郑玄老成地捧着茶杯,满脸欣赏,感叹道:“我总算明白子干为何对你如此看好了。”

“谋划黄巾,长于谋略策计;提醒子干提防黄门奸臣,长于眼界;又能伏妖除鬼,长于本事异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是你荀不群长于通透经文的体现,圣人们的大道理都是在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不断感悟出来的啊。”

突如其然地这么一番夸赞,说实话荀幽他有些措手不及。

通晓经文?这位大儒有必要如此谬赞自己吗?这个名头要是传出去,日后一个不慎,那不是就得身败名裂?

最后,荀幽是一脸汗颜地与刘备同郑玄请辞。

来到郑玄命人给他们准备好过夜歇息用的偏房,刘备走在荀幽后头笑道:“还记得最开始见不群你的那次,是在大兴山下,当初的你虽然与我都是白身,失意地离开荀氏,不过当时我看你那双满含光彩的眼神就知道不群你肯定有名扬四方的那天,这不,算算到现在,卢师、伯喈先生还有康成先生都对你青眼相加,放在本朝也是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吧。”

荀幽想到刚才郑玄对他的过分吹捧就一脸头疼,苦笑道:“主公你就别打趣我了,自己几斤几两我心里有数,论经文通透,或许奉孝都强我一筹,康成先生一直都这么喜欢吹捧别人吗?”

刘备摇了摇头道:“卢师过去提到过,康成先生的脾气在他的朋友里算数一数二臭的了,不群你想想也知道,不给大将军何进面子还能安然归乡,放眼天下也没几个了吧。所以康成先生既然夸你,那就肯定有他的理由,就算不擅长经文,如今济南的一片欣欣向荣,你也功莫大焉啊。”

刘备顿了顿,与荀幽坐在院子里,突然坏笑道:“对了不群,当初在奉高的时候,你对伯喈先生的那位女儿印象如何?”

荀幽单手撑着下巴,难得浮现一抹柔情道:“生而灵动,音律俱通,蔡琰小姐是位难得的才女,其实不瞒主公说的,离别前的那一夜,她曾送了枚贴身的羊脂玉给我。”

说着荀幽便挑起了挂在脖子上的那条红绳,将温润的羊脂玉露了出来。

刘备前不久从荀幽这儿学来了不少习惯,他打了个响指,询问道:“既然你打定主意让文若来提亲,那我也没意见,打算什么时候让文若往吴会之地走一趟?”

荀幽呆滞了一会儿,仿佛想起了那个夜晚,道:“她还小,既然约好了四年为期,那四年后我肯定让文若哥带着丰厚的聘礼去替我提亲。”

“不说大话给她星河灿烂,但至少让她幸福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