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十九年前的宫变(2 / 2)

我进入寝殿的第五天,先皇将一个圣旨交给我,他跟我说,等他死了,就放我出去,让我替他宣读遗诏。

第二天,先皇就薨逝了,贴身伺候了他一辈子的大太监莫公公自刎,随他去了。

我打开寝殿的门,外面站满了人,我向他们宣布了先皇的死讯,并且宣读了遗诏。

遗诏里,先皇传位与大皇子,也就是当时的恒王。

二皇子怀王一党自然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他们先是质疑遗诏的真实性,怀疑我假传遗诏,之后又质疑先皇突然病逝是我勾结大皇子一党,谋害了先皇。

大皇子一党自然要保我,否则就会被二皇子一党攻击是在‘灭口’。

之后一直中立的辅国大将军站出来,表示效忠大皇子,二皇子一党才暂时偃旗息鼓,默认了遗诏。

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下葬后半个月后,大皇子恒王登基,封恒王妃为后。”

说到这里,卫昭以为故事应该已经讲完了,但是王老大夫却摇摇头道:“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新皇登基三个月后,二皇子怀王突然发难,称大皇子矫诏杀父,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冲入宫中逼宫,新皇死于乱军之中,皇后也自刎于后宫。

再然后怀王登基,改年号“景和”。

再之后,朝堂被他用铁血手段进行了大清洗,大皇子一党杀的杀,贬的贬,改旗易帜的苟延馋喘,再不成气候。

卫昭忽然问:“既然二皇子是打着拨乱反正的口号逼宫,那怎么会放过直接参与了传旨的您呢?”

王老大夫叹息一声,这才道:“因为我曾经救过辅国大将军的儿子,也就是洛校尉,大将军一直视我为恩人,当时新皇已死,朝纲被二皇子一派把持,党同伐异,大将军心灰意冷,主动交出了兵权,换我一命。皇上答应了,但是要我离开京城,再不入京。”

以兵权换一个太医的命,二皇子赚翻了啊,怎么可能不答应!

“那大皇子有子嗣吗?”卫昭又问。

“有,大皇子子嗣不丰,成婚多年只得了一个儿子,当年刚四岁,不过兵变没多久就暴毙了。”王老大夫叹息一声,先皇对二皇子的评价真的是十分的中肯。

他心狠手辣,杀伐果决,不给自己留一点隐患。

卫昭叹了口气,又陷入了沉思。

王老大夫的故事里,并没有关于他身世的线索,二皇子既然造反了,那就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该杀的自然都用各种手段杀了。

所以,他应该和大皇子关系不大,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不是流落民间的皇子之类,那还有什么人值得人大动干戈的保护着?

实在想不通,他就暂时将自己的身世问题放下,转而问起了关于洛泓昌的事儿来。

“那整件事情里,洛校尉参与了吗?”

王老大夫想了一会儿道:“自从我出了寝宫,宣读了遗诏以后,就一直被囚禁,直到后面二皇子逼宫成功以后才被放出来,具体的过程,我都是后来听说的。”

“不过他应该没有参与,辅国大将军一直是中立派,只效忠先皇,不参与党争。”

说完以后,他自己也陷入了沉思,那到底是为什么,他要避走他乡,数年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