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水稻新技术(2 / 2)

在此期间,袁耀需要经常检查屋内的温度,过高则开门窗透气或者淋水降温,过低则加碳烧水升温,让温度保持在四十度左右。

大约十几个小时后,正值半夜。袁耀检查发现种子已经完全破胸,露出白花花的嫩肉。袁耀让农人们停止烧水,逐步开窗开门,让屋内慢慢降温。又把种子撒到竹床上摊薄透气,将温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的常温,经常淋水保持湿润。

又经过了二十几个小时,袁耀又在半夜里检查到幼芽已经整整齐齐长出,天亮就可以捡芽育秧。

这两天来,袁耀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温度、湿度等等,还要去检查育秧田的准备,因此基本上没有正常睡觉,都是在工作间隙打个盹。周瑜和刘晔为了全程观摩,同样没有正常睡觉,只有嗜睡的蒋干常在屋子里打呼噜。

见到幼芽整整齐齐长出,刘晔惊奇赞道:“袁公子果然有办法,如今农人也正在种田,种子至少需要大半月才能长出这么长的幼芽,而袁公子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完成了。”

刘晔是农业专家,刘晔的肯定,让周瑜和蒋干觉得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一轮工作下来,袁耀已经把水稻生长周期缩短了大半个月时间。

等到天亮,袁耀让农民把所有已经长芽的种子播种到三十亩育秧田中。

众人都感到奇怪,刘晔问道:“公子,这不是三千亩稻田的种子吗,为什么只播种在三十亩稻田里,会不会太密了?”

“如果这么种当然太密了,”袁耀解释道,“但是这只是育秧而已,等到一个月后秧苗长成,我们再把它们移栽到三千亩稻田中。”

周瑜道:“那我们还要在这里等一个月?”

袁耀道:“不用,这一个月时间内,让农人犁好田,看护好秧苗等我们回来即可,我们可以出去找铁矿。”

这几天刘晔和袁耀朝夕相处,见识了袁耀整个催芽过程,对袁耀的新技术赞叹不已。加上在此期间又熟悉了马镫的使用,觉得袁耀果然是个名不虚传的“奇人”,便像周瑜蒋干一样,与袁耀深相结纳,不再被他妖娆的外表所迷惑。

话说陆康这几天一直通过亲信观察袁耀的工作,了解到他只用三天时间让种子长出幼芽,虽然还不能确定是否可以提高产量,但是只要这些水稻能够正常成活,缩短水稻生长周期之说恐怕不假,对袁耀更加好奇了。

这天上午,周瑛又带袁耀来见陆康,向他汇报整个催芽过程。陆康询问高温破胸催芽的道理,袁耀都把原理一一解释,博通古今的陆康也不禁为袁耀如此年轻却又如此博学感到震惊。

“将军,离移栽秧苗还有大约一个月时间,请将军允许我利用这段时间出去寻找铁矿。”介绍完催芽的经过,袁耀向陆康提出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好,”陆康爽快应道,“我让加恩跟你一起出去学习学习。”

袁耀道:“谢将军。”

加恩是陆康之孙陆尚官拜郎中时取的表字。五年前,陆康平定庐江黄穰之乱,朝廷嘉奖陆康功勋,拜十七岁的陆尚为郎中。不久灵帝驾崩,董卓乱政,陆尚返回庐江侍奉祖父。

历史上孙策攻打庐江近两年,陆氏一族死亡过半,陆尚之妻也死于此役。后孙策为了修复与陆氏关系,把表兄徐琨之女嫁给陆尚。徐氏本与表叔孙权青梅竹马,陆尚死后,徐氏再嫁孙权,即历史上的徐夫人。

袁耀明白自己身份特殊,陆康不希望自己在庐江期间发生意外,他让陆尚跟自己一起出去探矿,实际上是跟随保护。当然也是监视,让自己不能借找矿之名在庐江干非法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