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反应出现在了梁甫。只是这里的激起的连锁反应可比占了博县要剧烈多了。
梁甫处在泰山郡中,地理形势相当紧要。首先他控扼徂徕山与莲花山山口,为奉高的西面门户,然后他又处在蒙山北面,与郡南共享蒙山之险。
所以当梁甫不攻自破后,驻扎在南武阳的三县联兵整个就是一日三惊。原来自前太守张举被免官后,郡南三县的联兵就处于群龙无首之中。汉庭不是没想过再派来一位太守,但可笑的是,本来到处跑官的各议郎,一听要去沦陷了的泰山做太守,不是称病的,就是入山隐居了,还说什么:
“自古人人爱名利,唯我爱山水。”
见一众士吏如此怕死,朝廷也担心说出来会寒了下面郡县主官的心,也就一再拖着了。
本来郡南三县还有羊陟主理,但去年冬天,这位党人大老到底是没撑过去,还是殁了,之后各家因为争这个领头人真得死去活来,毕竟入驻南武阳期间,过手的钱粮那是山海一般多,更不用说有这样一份军事主官的资料,对各家豪强来说都分外重要。
至于危险?能有什么危险,没见那些泰山贼都趴窝半年多了嘛,也没见动过。但随着泰山贼突然南下梁甫,众豪强再不争抢,而是众推羊氏的中生代领军人物羊续作为主将,负责阻挡泰山兵南下。
这羊续自然就是之前说的,那个济北国的豪杰星贺的姑父,在第二次党锢中就由他的名字,所以按常理来说,其人是当不得汉官的。但都这时候,谁还真的在乎这个?谁有威望,谁能负重,谁就能做这个主将,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相比于泰山郡南三县的乌合,其北面鲁国,就恰到多了。
鲁县已属豫州,但就在梁甫以北,翻过几座鲁中南山地,度过泗水就能进入鲁国境内。是以,当泰山军拿下梁甫之后,北面的鲁国也行动了起来。
这任的鲁国相是陈逸,也是新上任的。他出任鲁国相,是真正让部分建制党人奔走想告的事情。原来此君为当年老太傅陈蕃之子,当年老太尉与大将军窦武参与政变被杀,其子被友人营救才得活。而这次围剿泰山贼,去年才任太尉的杨赐就举荐陈逸来做了鲁国相,当时说服国家刘宏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再不给禁锢的党人开一条缝,真会有人去投贼。
最后刘宏来回想了想利害,就只将陈逸一人解锢,并任其为鲁国相,勉力他忠心用事。
之后陈逸单车入鲁国,主持围剿之事。他一入郡,见拜访了党人前辈八厨之一的蕃向,蕃嘉景,延请他入幕,负责协理钱粮。此外,已有高名,一时俊彦的孔子之后孔融,也被陈逸拉入了幕府。
当泰山军攻破梁甫后,陈逸并没有坐守郡治鲁县,而是过泗水,于泗水北岸立下大营。而且虽然他只是初任鲁国相,但由于国中的孔、孟、蕃诸多大族都鼎力支持他,最后还是让他募兵三千。但说实话,以陈逸的眼光来看,鲁国兵实在羸弱不堪,看来这些鲁国人再没有当年孔子昂臧九尺大汉,以理服人的武德了。
所以只有此三千羸兵,国相陈逸再是想战,也只能固守在泗水以北了。
此外还有一路,为琅琊国相,檀谟所属。琅琊国地广人稀,只户两万,口不足六十万。然后本国又多是豪族,光琅琊王一家就拥民万口,此外还有诸县刘氏,这些多是城阳景王之后,也是各县之豪。此外,还有当世经学之家东武伏氏,这就不多介绍,毕竟度满就是在人家伏氏那里求学的。除此之外,还有姑幕童氏、徐氏皆是大族。此外还有临沂王氏,这代最出名的就是王叡。
当然听说有相士曾给他们王氏批过命,说他们王氏渡河而兴,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了。然后还有阳城葛氏,和诸葛家不是一路,诸葛家原先就是诸城葛氏,后来迁移到阳城,为了和阳城葛氏区别开,就改名的诸葛氏。诸葛氏大伙都熟,这会诸葛珪还在奉高作他的汉郡丞呢。
但别看琅琊民少豪强多,但其民夫彪悍也不是瞎说的。毕竟琅琊山里那么多贼呢?豪强们不勐一点,早被吃掉了。
总之,无论说什么,随着泰山军北上西进,一个四路围剿圈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