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孙闻2家的恩怨上(2 / 2)

到孙德让这里,孙德让不愿读书考取功名,从小就热衷于做买卖。当时石州最大的商业世家就是闻氏。

闻氏发家的经历,可不怎么光彩。当年兵荒马乱,很多人被迫落草为寇,闻氏兄弟闻永安和闻永全也是如此。闻氏兄弟很有军事天分,带领一众山匪扫荡周围许多山寨,声名鹊起。

闻氏兄弟知道不能一辈子当山匪,山寨实力壮大后就开始着手考虑洗白的渠道。在闻氏兄弟的运作下,当时的官府承认了闻氏兄弟在当地的地位,任命兄弟二人做了当地的县令。

兄弟二人打家劫舍行,治理一方就差的远。兄弟二人在县令任上,巧取豪夺,着实发了一笔横财。等三年任满,闻氏兄弟感觉当官也不可靠,很容易沦为诸侯争霸的牺牲品。

于是,兄弟二人回到家乡石州,靠着足够的钱财,很快就成为石州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而且,闻氏兄弟当年凭以发达的山寨众兄弟,一直没有解散,一直跟随着兄弟俩。

在石州安顿下来后,兄弟俩觉得手底下这么多人,指着他们下地干农活实在大材小用。于是,兄弟俩做起了当时所有人看起来风险极高的生意:贩马。

中原缺马,马自然是紧俏的战略物资。要贩马,只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北上,走契丹的关系;一条是西进,走定难军、吐蕃、回鹘等部的关系。

契丹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对战马这样的战略品控制的极严。要想在契丹境内运营稳定的贩马生意,很艰难。

当时兄弟俩选择的,是走定难军的关系。定难军虽然也重视战马,但定难军不比契丹,没有契丹那样的财大气粗,很多紧俏品如茶叶、铁器等,都需要与中原做生意交换。定难军能拿出的紧俏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样,战马便是其中之一。

货源虽然能够保证,可来回路上,仍然关卡林立,劫匪横行。只要稍有商业头脑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笔好的生意。

但事实却证明,闻氏兄弟做对了!成功的将大批战马从定难军带回到石州。

闻氏兄弟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们有一帮能征善战的手下。再加上闻氏兄弟沿途打点各方关系,终于将贩马的生意稳定了下来。

孙德让当初也曾跟着闻氏的马队,前往定难军做过小买卖,来回几趟,攒了一些钱财。当孙德让准备进一步扩大生意时,闻氏却出现了问题。

闻氏兄弟过世后,两兄弟的儿子辈并无兄弟俩的雄才大略,不但没有开疆扩土的野心,就连当前稳定的贩马生意,他们也不愿意做了。

原因说出来也很多简单,闻氏已经攒了足够的资财,实在没必要再过刀口上讨生活的日子。于是,闻氏便开始张罗着解散马队,专心经营各处农庄。

有人喜欢安逸,自然就有人喜欢刺激。闻氏兄弟手下颇有一批骄兵悍将,不愿解甲归田,强烈要求继续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