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4(2 / 2)

陈友谅的本意是坐山观虎斗,想看着朱元璋和张士诚两败俱伤之后,一口气吃下两股势力的。没想到张士诚这么不堪一击,也没想到朱元璋这么块打败了张士诚。当陈友谅插手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整合了两股势力。朱元璋不给自己休养生息的机会,借这个机会一口气吞并陈友谅的势力。这种做法不要说是陈友谅,就连朱元璋的手下也反对。可是事后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朱元璋真的很正确。要是朱元璋缓一缓的话,陈友谅的军队杀到,朱元璋只有坐以待毙了。

陈友谅不愧是最狡猾的人,在他准备和朱元璋决一死战的时候,他把一些家属和亲信送到了海边。当他们听说陈友谅失败之后,他们带着陈友谅的财宝出海,准备东山再起。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下令封海不让他们有机会上岸。虽然有一些人最后屈服了,上岸向朱元璋投降了,但是朱元璋依然下令封海。朱元璋下令,凡是陈友谅的后人或者是陈友谅的部下的后人,不准他们上岸,也不准他们当顺民。他们只能一辈子生活之海上,不准在陆地有房地产,也不准他们双脚站立在大明朝的地面上。这条规定一直沿用,陈友谅的人的后代永远不准上岸登陆,也不准和陆上老百姓结亲。

李知乐的父亲告诉李知乐他们,他们的先人就是陈友谅的后代。虽然他们没有自己的姓氏,但是他们的老祖宗姓陈。只不过他们对不起祖宗,没有资格姓陈,所以他们成为了没有姓氏的人。他们有规矩,不但不准名字中有“明”字,而且永远不准和姓朱的人结亲。

第五支是南明台湾人的后裔。当初国姓爷郑成功带领大家夺回了台湾,许多南明军队的军人和当地人结亲。一些人退役后,成为了当地的渔民,甚至于成为了当地人的女婿。后来清政府占领了台湾,一些不愿意服从清政府的人,直接下海当了疍民。他们不但不愿意剃头,而且不承认什么清政府。他们不和清王朝来往,吃住在船上,以海货为食,不承认自己是清王朝的顺民。

这些人因为是军人的后代,所以他们有各自的密语和暗语确定身份。只要是他们的自己人,他们就会像家人一样相互照顾。不是自己的人,他们都不会接待或者是接受,甚至于会拒绝和外人接触。他们后来创建了红船,以卖艺为生,其实一直做着反清复明的事情。清政府对于这种人处理很残酷,许多不是这一支的疍民,也被清政府的人杀害。其他几支的疍民痛恨这一支疍民害了大家,所以纷纷不愿意和他们来往。

疍民很少就知道近亲结婚不好,所以每一个疍民相亲的时候,都要问清楚对方的来历。近亲,或者是家里关系不好的疍民,是不会组建新家庭的。李知乐的父亲以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是疍民,所以告诉他的孩子们,他们疍民在这里有七个大家族,相互之间通婚。到了李知乐这一代,有三个家族的人可以通婚,其他家族需要三四代之后才可以结亲。

疍民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光脚。他们一年四季都是光着脚的,几乎家里没有鞋子。就算是大冬天,他们都不喜欢穿鞋,也不会穿袜子。第二,他们不吃饭,所谓的饭不是一般的米,而是一些海米。第三,他们不吃活鱼。抓来的鱼一定要做熟才吃,绝对不会生吃活鱼。没有一个疍民会吃生鱼,更加不会有一个疍民请人吃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