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17(2 / 2)

清乾隆年间林清标编辑《敕封天后志》记载的有49种,其中头15则是妈祖在世的传说。《天妃显圣录》记载的则为16则,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传说。有些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在世时以慈悲为怀,除恶扬善,乐于助人,互助互爱,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传说目录

林默出世、窥井得道、鼎砂铸杯、伏机救亲、踏浪寻兄、帆髻示志、遍读神书、焚屋引航、金马渡海、湄峰祈雨、菖蒲祛病、种药救人、化木护舟、珓杯镇龟、擒高里鬼、降服应佑、收伏晏公、割臂降妖、妙计解厄、羽化升天、妈祖照镜、智收雨怪、雷擎鲤精、簪射火龙、龙暇去齿、二圣门法、天钉拴岛、圣泉救疫、济渡饿荒、药救吕德、引避怡山、云船救难、平息械门、巧对策读、暗助穷人、鲜花儆示、钱塘筑堤、威慑海盗、火烧海贼、雾海助战、红灯导航、金山妈祖、怪岛点化、泉井济师、澎湖破敌、金山攻寨、“海帮“朝圣、哭脸中军、微宗赐匾、乾隆进香。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仰文化形态。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到达理想的彼岸。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清代刊行于世的《天妃显圣录》《天后显圣录》等文献,比较集中地辑录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妈祖传说壁画在民间影响更为广泛。

传说典故

焚祖屋导航番船

北宋年间,一天,万里晴空,一艘大食国商船决定启航回国。默娘知道这是风暴前的平静,即前往相劝,番邦船员,傲然大笑,认为海平如镜,为何不能启航?她再三劝阻:今夜必起风暴,强行开船,将有生命之危。番邦不听,下令开船。是夜子时三刻,果然风起,恶浪滔天,狂傲的外国人已全然不辨方向,危在旦夕!默娘急将红灯挂于屋顶,并把柴薪点火,为番船导航:可是风雨交加,一豆大的火光,无济于事。为了番船数十条人命,她不顾姐妹小媚的劝阻,毅然点燃自己的祖屋,番人看见冲天大火,急忙调转船头向火光方向驶回,终于回到湄洲岛。番人感激不尽,要为默娘重造祖屋,但她决不接受,大食国商人千恩万谢,重新启航。

妃立云神助郑和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初航前往暹罗等国。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洪涛如山,波峰浪谷,巨舶如叶,上下颠簸,船之将覆,舟工请郑和向天妃祈祷,郑和祷告:“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军士生命,系于一发,望神妃救之。“郑和祷毕,忽闻鼓吹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风恬浪静,转危为安。郑和船队在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陈祖义,也得天妃神助,剿灭海寇,郑和回国之后,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下旨修建南京天妃宫,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宫,并规定以后所有出国使者,必先到天妃宫祭祀祈佑,方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