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10(2 / 2)

黎元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功大于过者,亦有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

斯人已去八十载,作为政治家,黎元洪出任首义都督,为号召天下,震慑清廷,使辛亥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武汉首倡的“军民分治”,开创了民国党政分开、军政分开的先河;他率先实行的“高官制”、他二度当国时提出的“废督裁兵”等依法治国主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的帝制,断然起用自己的政敌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将永载史册;作为军事家他在治军方面,打造了近代中国与北洋军齐名的“南洋军”的品牌;作为与实业家,他是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与对外开放的实践者。他与华侨创办的中国远洋货船公司,开通了香港经上海至美国旧金山的远洋航线,填补了中国远洋运输的一项空白;作为书法家,他继承创新,其书法作品遍及海内外名山名院名寺。

其他评价

黎元洪自我评价道:“沉机默运,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项城;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中山;坚苦卓绝,一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

辛亥革命发生,当时上海英文《大陆报》记者采访黎元洪后说道:“中国革命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划世纪事件之一,如果没有黎元洪-他的名字早已传遍文明世界-就可能没有这场革命。历史将证明,黎元洪是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最伟大的改革者。”

民国时期《日日纪事报》北京记者丁格尔评价:,“黎公为一良善军人,彼之品行决不为宦途腐败及不名誉事业所染污”,“彼之深得民心,不特见之于其驻节武昌之日,即当其在北京为副总统时亦未尝稍减也。外国论说家均称之为中国之爱特哇特(前英皇名)。其为人也并不在于一材一艺之表见,而豁达大度有开诚布公之概。……与其谓为强有力之人,不如谓为善人政见,虽有缺乏,固为日行事务上有能力之人也”。

时人贡少芹评价:“谈之者,咸谓天心厌恶专制,郁极而发,人心愤疾满清,蓄之已久,故假黄破之手,造成共和,且以其政治胆魄智识,在在俱臻优美,始得成此非常功业……低之者,谓其为人,庸常无特异之点,此次变帝制而为民主,彼实因人成事,适满族气数告终,彼会逢其巧,得所凭藉,遂成斯志”。但他认为这种评价“是皆皮相之论,而非破的之言”,“黄破一生,别无他异,惟此庸言庸德四字,行之终身无懈而己……黄破长处,即在于沉毅以接物,镇静以应变耳”。

袁世凯评价:“公本首义,凯受其成”。“创造民国,推翻清室,功在国家”。

孙中山评价:“民国首义的第一伟人”。“武昌举义,四海云从,列国舆论,歌诵民军,无微不至,而尤钦佩公之艰苦卓绝。文于中国革命,虽奔走有年,而此次实行,并无寸力,谬蒙各省代表举为总统,且感且愧,惟有勉为其难,以副诸公之盛意。武汉为全国之枢纽,公之责任维艰,伏维珍重”。

胡汉民评价:“非有黎副总统之局面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又非黎副总统之谨厚,则壮军亦不易于赞助共和”。

黄兴致电黎元洪:“共和肇造,公为首功。兴以菲材,谬蒙褒许,实所感愧。此后在野,仍当尽力民国,以副雅怀”。

严复评价黎元洪说:“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国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武昌起义首领之一熊秉坤:“自黎出之风一播,城内隐匿之军官皆来”。

当时一位参加首义的革命党人追忆道:“平心而论,各省闻风响应,黎之被迫参加革命也有一点推动作用”。

民国五年(1916年)6月,日本通过报刊媒体歪曲其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的行径,抬高对黎元洪的评价,期望得到黎的支持。“黎公元洪不若袁公有垄断政治上权力之野心,对于中国将来有一种透辟之见。公以中国将来非得日本援助,不可披沥恃我之至情。苟以我日本三十年来努力于中国者,公平观之,日本实以诚意扶助中国者也,中国有凡人能知之,惟黎公对之独具只眼,黎公若不容杂近之言,不失其精神,则中国之保全不难也”。

安徽高官许世英致函:“远适异国,昔人所悲,以元首守正被放,至不得己而养病于他邦,此英所以于恭送行族后,感慨之怀,每萦萦而不能止”。

东北军首领张学良评价黎元洪:“缔构新邦,功垂宇内”。

章太炎赞誉黎元洪为“功比孙黄”,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并在黎元洪病死后不久为之作挽联:“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外国媒体称赞:“黎总统天性温和,毫无傲容,纯然以共和主义谈论时事,其亲善之态殊足钦佩也”。

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指出:“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国民党的正统史观的影响,而且有共产党革命史观的影响,此外还有湖北地区若干首义志士的党同伐异乃至挥之不去的潜在的`反清情结”。“黎元洪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瞒姗,坎坷曲折,但毕竟也是迈开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们理应给以必要的尊敬”。

《黎元洪年谱资料》作者薛民见评价:“黎元洪乃近代拥护旧民主主义革命人物之一……有别于袁世凯、徐'世昌、段棋瑞、冯国璋辈者,其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意识较多,而封建主义色彩不若袁等之浓耳”。

刘振岚、张树勇认为,黎是一个“介于封建军阀与资产阶级政客之间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