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孙思邈(2 / 2)

“快,快去请他进来。”张华立马停下了手中的实验,“算了,我亲自去门口迎接。”

要不是孙思邈自己找上门,张华还忘记了大唐还有这么一号神人呢。

那可是史书上记载的活了一百多岁的人,虽然他的具体出生日期有争议,但是不管是哪个版本,都是超过了一百岁。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

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可以说,扁鹊、华佗、孙思邈,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伟大的医学家了。

最关键的是,孙思邈这个人还几乎是个全才。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他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和一般的郎中不同,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并且,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这大才,要是能够忽悠到南山书院,出任医学院院长,南山书院绝对可以成为大唐医学界的圣地。

别让人家已经年纪大了,但是那可是一个还要几十年才会去世的神仙一样的人物。

绝对值得张华扫榻相迎。

……

南山书院门口。

“师父,长安城那几个肠痈治好的患者都说是永定伯和郑郎中治好的。那永定伯高高在上,会理会我能吗?我们是不是先去找那个郑郎中?”

“时儿,你要透过问题看到本质。那郑贺以前只是太监,负责宦官的阉割,没有听说他系统的学过医学。

即使是到了张家,他刚开始也只是负责畜生的阉割,并没有治病救人。也就是后面慢慢的才开始救治外伤患者。”

孙思邈看了看自己的得意门徒,耐心的给他说明分析。

“师父的意思是这郑贺的医术其实是永定伯传授的?但是这两天我们在长安城也没有打听到永定伯跟谁学过医啊。”

“你说得对,这就是为师来找永定伯的原因。你仔细梳理一下永定伯这几年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他要么就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要么就是有什么奇遇,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值得我们去拜访了解。”

就在这时,张华已经快步从书院里出来,远远的看到头发灰白、骨骼清奇、仙风道骨的老人,就知道那一定是孙思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