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2 / 2)

现在,站在陈昊面前的有十九个男人,这是包括老人和一些超过十岁又没成年的孩子,有些是一家人的,也有一些是原本没有种地的那户人,比如那些老人和修石器的石叔。

可是,陈昊却发现,这十九个男人中,只有十二把石锛和十三把骨耜,另外还有十把绑着长棍的石刀,这些工具便是部落现在拥有的所有种地农具。(不包括之前陈昊发明的蚌壳瓢和部落人用来开荒下种的树杈耒。)

生产工具严重不足,这样肯定不行啊,连一个家庭拥有一个石锛和一把骨耜都不够。

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对成年男女,假如这是一亩地要开挖或者要修筑菜基,只有一个石锛,就只能一个人去锄地了,只有一个骨耜就只有一个人去铲泥挖泥修菜基或种植。

这起码得要人均拥有一个骨耜和石锛(锄头),特别是那些半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拿着锄头跟父母一起锄地的,没有工具,这些劳动力就发挥不出来,只能去外面采更多的野菜,这样是死循环,这肯定不行的!

如果按照每户人拥有两对工具(骨耜和石锛)来说,现在,部落至少还差十四把石锛和十三把骨耜!

石锛是用一个“7”字的树枝绑上一块扁平的石头组成,这东西制作的难度虽然比较高,但材料容易找到。

可是,骨耜就不同,陈昊之前就研究过部落现时的骨耜,他还向部落人询问过用什么动物的骨可以制作骨耜,原来制作骨耜的动物一般是偶蹄类动物的肩骨,也就是牛、羊、鹿等大型吃草动物,其中最好的骨是野牛的肩肿骨,因为它的表面积是最大的。

之前部落就打到四头鹿,有八个肩骨,其中有两块给了老祖母用来祭祀,有两块是陈昊自己拿去纪录,就剩下四块肩骨可以造农具,这样算起来,还差九块肩骨。

要得到肩骨只有冒着危险近山里狩猎鹿牛了。

“看来部落想呆在水边一直生活也是不可能的,兽皮、兽骨都是部落需要的,怪不得人类的发展和活动可以导致那么多动物灭绝了。”陈昊感慨地想着。

感慨完了,陈昊就带着这些男人到菜园那边开荒。

果不其然,因为生产工具不足的缘故,有很多人在砍草挖地的时候只能在一旁干瞪眼,等到要挖土修筑菜基的时候,又换了一批人在干瞪眼。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

生产力又决定了部落的发展!

人类的工具从骨石器、铜器、铁器,所创造的文明也是随着生产工具发展而递增。

比如现在简单的开垦土地,就因为骨制工具不足,搞到要花不少的人力和时间。

假如骨农具足够,这就能节省劳动时间,或者给他们更先进的铁农具,那么要开垦这块地需要的人手就能减少三分一,又或者直接有一台拖拉机,一个人就能搞定十多个人的工作量,生产出十多个人的粮食,这样其他不同种地获得粮食的人就能去织布、采矿、建筑等,又或者去进行学习文字、学习知识提高部落的科技文化水平,这是良性循环!

陈昊也是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了,生产工具的落后,注定部落落后,现在,炼铁炼铜是不可能的,这需要花费部落数十个非农人员!

现在唯一能提高部落生产力的方法,便是多收集肩骨,让部落人拥有更多的骨制农具这种生产工具,发展出稳定的农业,才能有足够的非农人员去寻矿、制作金属工具等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