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田地规划与人口登记(2 / 2)

砍伐下来的枯木是很好的燃料,部落人也不舍得烧,便将这些枯木拉回部落,放在附近露天的地方存放起来。

部落人在忙着堆草,陈昊和女族长、耘嫂也是拿着一卷长长的绳子对这片灌木,及其附近的荒草地进行测量、划分。

部落要发展起来、调动部落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实行私有制,所以,田地的划分和规划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不能随便划地给部落人随便种植,不然有的人地多种不完,有的人地少要挨饿,这就会产生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当前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土地分给大家、统一管理,哪户人种出来的粮食就属于哪户人,统治阶层再从中收取赋税作为维持部落日常的运作。

陈昊几个用树干和石头作为标记,在插上树枝,在这片灌木丛及其附近的草地上分出一块块正方形的地块,这是两排的地块,中间预留了一条一米多宽的灌溉水沟。

“一亩地是666.67平方米,是边长为25.82米的正方形大小,一公顷等于一千平方米,也就是十五亩地。”

“部落有十三户人,今年是试验阶段,先按一户人一亩地进行分配,多出的两亩地一亩用来种植果树、一亩作为试验田。”

陈昊拿着树皮和笔墨,在认真地进行田地的规划,将田地的总体规划画在桦树皮上。

这刚画完,陈昊拿起树皮看了看,忽然就想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嗯?”

“虽然从阿太那些结绳知道部落现在有四十九人和十三户人,可是我对部落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甚至是名字都不了解,这怎么行?”

“以后还要划分田地、按照各家各户的情况进行土地分配。”

“看来,得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陈昊如是想着。

花了两日的时间,规划的田地上的荒草、小树都被砍掉,等到气温稳定下来的时候,再烧了进行播种。

规划完田地,陈昊跟老祖母商量说,要将部落四十九口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配等详细的资料记录下来,老祖母听到陈昊的建议也是连连赞同。

其实老祖母之前就想这样做了,不过以前只能靠结绳记事,只能记下部落多少男女,多少孩子的年龄等资料,有时候连老祖母都认不全部落人的名字,所以部落以前一直靠一个火塘为一个单位,让火塘主去管理旗下的共同进食的男女。

为了更好地迎接这次普查,陈昊还特意在部落内部的每一间屋的门口都编上门牌号方便管理。

就这样,娲氏部落第一次人口普查就开始了。

除了陈昊和老祖母外,部落四十七口人,按照每户人一个组合,分批过来陈昊面前进行登记,部落人个个是文盲,也就只有陈昊会简体汉字,他将大家的名字、婚配、居住的门牌号、性别等资料详细下来。

部落有四十九个人,要将部落所有人的名字、住所、婚配等资料靠记忆记下来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有了笔墨桦树皮、就能很轻松地将部落四十九口人的详细资料记住,以后无论是分配田地、婚嫁、征收赋税、分配物品、甚至是谁犯错了要惩罚等等,只要一查部落的人口名录,就能一目了然。

部落人也是十分配合这次的工作,陈昊的工作得很顺利,期间一些没有准确的名字、只有氏的人,陈昊帮他们取个名字,一些出生没几年的孩子还没有名字的,陈昊也帮他们取一个好名字。

不过在部落里出生的孩子的名字都随母亲的姓氏,就是娲氏,毕竟部落是娲氏,要是下一代人取父亲的外部落的姓氏就非常操蛋了。

田地规划、人口普查进行的很顺利。

现在,陈昊手上就有一份娲氏族所有人的资料,他能够随时知道部落的人口状况,《娲氏人口名录》就存放在陈昊家里,用一个带盖的桦树皮桶保存起来,跟陈昊之前研究的历法、天文、种植、驯养、采集地、家庭的物品数量等重要资料好好地保存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