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朱襄氏族的养殖场(2 / 2)

犬的祖先分为胡狼种和狼种,朱襄氏族这种体型较小的犬应该是胡狼种,而娲氏族的犬是属于狼种。

而朱襄氏族的羊有一种,是角较直的山羊,跟娲氏族的野生盘羊不一样,但显然,朱襄氏族的山羊已经驯化过很多代,它们的体型比较粗壮。

后世的家羊分为绵羊和山羊,山羊就是这种角较直的山羊驯化而来的,而绵羊则是由盘羊驯化而来的。

古代华夏并没有驯化盘羊,华夏的绵羊是西来之物。

娲氏族部落里面有两头公盘羊,盘羊的种类有很多,陈昊不知道部落的盘羊是不是具有驯化价值的种类,他还是决定先回去观察一段时间,如果那两种盘羊没有驯化价值,就把它们给吃了,倒不如跟这个朱襄氏族换一些已经在驯化的山羊回去养。

“哞....”那边四头牛中的一头突然对这边的人叫了一声,那些牛的体型比后世的家牛大多了,家牛的祖先就是这种原牛,这种原牛的毛有些厚,牛角像斗牛的角一样、像笔直的匕首,看上去十分彪悍。

那头牛站在那里不愿意动,有一个男人十分无奈地扯着它的尾巴让它走,但它就是不走,十分的倔强,十分的犟!

“那些牛没有穿鼻环,呵呵,肯定难驱呢!”

陈昊发现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给牛穿鼻环,牛鼻环的作用可大了,那可是真正的牛耕之始的工具,但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把牛鼻环发明出来。

既然娲氏族都没有牛,陈昊自然不会去主动告诉这些朱襄氏族人要给牛串鼻环呢。

看着他们在那里扯牛,陈昊不自觉地笑了,同时,大家也来到了目的地。

一阵的臭味迎面扑来,猪栏里面有二十多头黑猪在“嗷嗷”地拱吃泥土,把猪栏里的地面都弄得一团糟,里面有一个工人拿着鞭子抽打拱土的猪。

这些黑猪都被驯化过好几代了,与野兽原猪相比,野生原猪的前半身粗大,獠牙和鼻子更长,耳朵也立着,而这些原猪和娲氏族的黑猪,虽然耳朵还立着,但前半身和后半身已经一样大,而且鼻子和獠牙更短。

其实驯化野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即使现在被驯化过的黑猪也与后世的猪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人们通过改变野猪的习性,在经过饮食改变、生活空间限制、专业的管理、固定的环境和饮食作息规律,再通过一代一代的人工选择,野猪的生活习性、体型结构和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才有近代家猪的状态。

其中较为明显的变化有:

1、与人类长期相处,猪的警觉性不在高度灵敏逐渐变得迟钝,性情也变得相对温顺。

ァ網

2、觅食行为的变化使猪很少拱土觅食,从而头部逐渐想宽度发展,嘴鼻处突出比例减小。

3、饮食结构的变化,从肉食性为主,植食性为辅转为几乎完全植食性。野猪的肠的比例经过驯化变得相对更长,更适应于消化植物纤维。

这个朱襄氏族人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原猪进行管理和选择繁育,主要目的是方便人们饲养猪只。

陈昊挑选公猪时,就是专门选择外形与后世家猪相似的公猪入手,不过,最重要的是看看公猪的蛋,越大的蛋繁殖能力越强,才是好种猪呢。

结合种种的因素,陈昊最后选择了一头蛋最大的公猪带回去,阿烈看到陈昊选走这头公猪的时候,也是相当的不舍,阿烈负责朱襄氏族的养殖,他想不明白,这个陈昊为什么一下就把他们的种猪给挑走了,不过朱襄氏族长说让娲氏族人随便挑一只,他就没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