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羊吃人(2 / 2)

“什么是包身工?”一旁的朱显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包身工是我们自己起的名字,意思是说那些女孩子,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因为朱的气质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负责人对其很客气,主动给其解释道。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就是人贩子,人牙子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成群结队的跑到灾区,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灾民。

扬州的瘦马,秦淮河两岸的女子很多就是这样过来的。

以前山东穷,人牙子,人贩子主要目的就是把买来小女孩卖给大户人家做婢女,或者卖给青楼让她们去接客。

而随着山东大发展,特别是纺纱工厂的大量兴起,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就把目标放到了这一块。

很多有门路的人就跑回自己的家乡,忽悠自己的同乡,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带她们来山东打工,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食宿,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的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

“三年,好像没多长时间呀!”彩霞插口道,进宫之前彩霞是庄稼户人家出身,知道很多人因为生活不下去到大户人家主动卖身为奴。

那都是一辈子的事情,相比而言三年时间很短了。

“那些女孩子工作的地方可不是我们这样的工厂,因为被政府直接控制,各项要求很严,很多人可以干几十年不出问题,而在那些私人小厂,甚至家庭作坊,都是没日没夜的干活,工作时间长,吃的还差,能熬过三年时间的人很少!”

相信资本家的节操不如相信猪会上树,比起地主阶级资本家的下限要低很多。

英国资本主义初期为什么叫“羊吃人”,因为这个时期工人的生活要比农民差得多,必须把他们的田地化为牧场,让他们失去生活的基础,才能将他们赶进工厂,要不然没人愿意到工厂干活。

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兴起、工业化开始萌芽的初期,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只会恶化,而不会变好。

举个例子来说,工业革命初期,瑞典和英国都在搞纺织业,为了压缩成本,在资本家们的工厂开始使用五六岁的童工?还不是一名两名,而是成百上千人的出现。

因为童工的工资太低了,一名成年男工的薪水,可以雇佣2名女工,可以雇佣3~7名童工,年龄越小的工资支出越低。

而且相比于相比成年人,童工明显更加容易管理,镇压罢工也更加简单,于是在劳动强度需求不是太大的工厂充斥着大量的童工。

在瑞典人的纺织厂,童工死亡率超过30%。而英国人的纺织厂。保证无论你是谁,工人进厂三年就被累死。

就因为瑞典的纺织业在成本上比不过英国,最后被英国给挤垮了……“

站在后世的角度。很多现代中国人都很羡慕英国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蓬勃兴旺,鄙视晚清中国的闭目塞听和腐朽衰败。

但如果你当真穿越到十九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去看一看……那么恐怕真的很难说晚清的农夫和英国的工人究竟哪一个更痛苦。

总之,要不是看到了这样好似炼狱般的状况,并且认为这种社会不应该也不可能延续很久,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都算是衣食无忧的上等阶级绅士,难道是吃饱了撑着杞人忧天,居然要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在当时的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固然也不是什么乐园,但拖着辫子的中国农民,和19世纪西方那些“罐装的劳动力”,“会说话的牲口”相比,只要没遇到灾荒年景,至少还活得下去。

直到进入20世纪,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终于在资本主义浪潮冲击之下解体,中国农村随即普遍破产,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才开始直线下降――所以民国时候的很多破落文人,会在笔下哀伤追忆地描写自己儿时的好日子云云。

资本家的工厂残酷的压榨工人,带来残酷的社会矛盾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尽量的压低生产成本,尽量的占领市场。

改革之后,为什么很多大企业竞争不过那些小作坊,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人工成本。

因为技术落后,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国家不得不忽视这一块。

而在明末,可以说是卖方市场,完全可以垄断市场的雷卫东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残酷剥削制度的存在,因为这会直接影响雷卫东的利益,大家都必须在同一水平才行。

于是在雷卫东要求下,《劳工保护法》出台了。

在里面明确规定了!

从崇祯十五年一月一日起,雷家军统治的所有地区,开始实施八小时工作制,工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加班,不加班不能扣工资,加班必须有加班费。

而且每天工作不能超过12小时,一旦发现超过12小时,工厂直接关停没收。对老板重罚!

同时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只要在雷家军统治区域内的所有工厂,包括家庭作坊都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除此之外还有工伤保护条例,保障工厂里受伤的工人的利益。

至于无故克扣工资、拖欠工资行为,更是做了严格的规定,只要发生拖欠现象,除了补发工资还要进行十倍以上的罚款,严重者将没收厂方的家庭资产。

另外对将来肯定会发生的童工现象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十二周岁以下的孩子严禁进入工厂打工!

一旦发现,对工厂所有者进行重罚,以政府规定最低工资百倍罚款为底线。

当然制定这个法律的时候,雷卫东也考虑了现实现象,这年头因为没有套套的发明,孩子特别多,一家五六个孩子都是普遍现象,甚至有的家庭都有十几个孩子。

即使这年头,因为医疗的落后,导致这年头小孩夭折率高,大家也养活不起。

在农村,七八岁的孩子就下地干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雷卫东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十二岁之前不进入工厂打工,其他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