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思考(2 / 2)

回眸1991 葡萄无牙 0 字 9个月前

相比较而言,在先进制程领域各国电子半导体厂商进度不一。

日资DRMA内存半导体厂商尔必达,正在攻关90纳米先进制程技术,根据最新情报显示,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快将于明年中旬投入试生产。

美资厂商德州仪器完全退出了DRMA内存芯片生产领域,应用芯片类在公司业务中占比不足10%,成熟的工艺依然是0.13微米制程,似乎对先进制程工艺并不上心,也没有传出相关研发投入科技情报。

美光公司保留了少部分DRMA内存芯片生产能力,半导体类主要的业务还是应用芯片领域,在公司销售额中占比33%,制程工艺同样落后二代。

得益于半导体产业回暖,质次价高的镁光公司依然能够活得滋润,主要是其作为米国综合性电子零配件提供商,产品线涉及利润丰厚的军用雷达,航空基站,卫星导航,通讯设备,医疗设施广泛等领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综合性产品提供商就是血牛,某一门类产品亏损还有其他产品利润可以弥补,单一门类产品厂商就是脆皮,一旦经营陷入严重亏损,面临倒闭或被兼并已经不远了。

得益于领先世界的科技研发水平,美资电子半导体产品厂商恰恰都是血牛,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IBM,美光半导体这些企业都是产业链长而且广泛,技术水平领先,

与之相比,日、韩台与欧洲就惨多了。

这些厂商大多技术产品单一,虽然短时间过上了好日子,可前景不容乐观。

欧洲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厂商处于沟槽式技术阵营,制程工艺越复杂研发难度越大,数倍于以大西洋晶科、海力士为代表的堆叠式技术阵营。

DRMA存储芯片两大技术阵营之争,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堆叠式就是向上堆,沟槽式就是向下挖。

硅片总共就那么厚,完全可以预见沟槽式技术不但研发难度大,而且前进的道路越走越窄,最终必将走上绝路。

反观韩资厂商中,技术实力最雄厚的三星电子已经被王族基金挖断了根,半导体业务和研发能力完全由海力士兼并。

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也就生产一些过时的应用芯片产品,完全不具有在世界市场角逐的能力。

台资厂商情况稍好些,有日·本和美资财团做后盾,依然有几家中小型芯片生产厂商发展的不错,可具体到高端研发能力就差的太远。

毕竟,美爸和日妈也没有尖端的先进制程工艺可以输出,自身又不具备造血能力,最终只能被王族基金三驾马车越抛越远,连背影都看不见。

在世界DRMA芯片生产领域,大西洋晶科与海力士两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八成以上的份额,傲然位居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位,领先优势接近于垄断。

在芯片代工领域,手握65纳米先进制程工艺的台积电与大西洋晶科两家企业,同样占据了八成以上份额,竞争优势无法撼动。

现在,大西洋晶科已经在中低端应用芯片领域全面发力,正在向高端应用芯片冲击。

若是能收购一至两家美资电子半导体企业,就能补全在中高端应用芯片领域缺失,形成全面的竞争优势。

这种理想是美好的,可鉴于电子半导体生产研发领域的高度敏感性,四年之前并购高通公司的计划就没有通过审查,今天依然不容乐观。

王耀城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办法,招募米国相关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加盟,集中力量进行研发,一点点把高端应用芯片这个难题啃下来。

作为今后三年的重头戏,落在黄河科技集团液晶面板业务的肩膀上。

王耀城准备加大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包括第9代第10代大尺寸LED液晶面板生产线,第3代OLED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科技研发,柔性OLCD液晶面板研发等重大项目,不断拉大竞争者的技术差距。

2004年年底

黄河科技集团准备的降价风暴,仅仅是整个市场重新洗牌的号角,在日、韩、台资企业重点出货的32、37、39、40英寸液晶显示屏产品类别中,将会大幅度降价酬宾,降价的幅度超过一半。

而在黄河科技集团牢牢占据优势的42、46、50英寸液晶显示屏产品中,仅象征性的降价,降价幅度在5~8%之间,用高端产品丰厚利润弥补低端产品的失血。

这一次,王耀城着实发了狠,面板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台资厂商,从现在开始准备,用三年时间将其清除出场。

先将其肥的拖瘦,瘦的拖残了,等待契机一击致命。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个契机,届时,黄河科技集团有能力独霸面板市场,迎来智能手机全球普及的新浪潮,助力其巩固行业霸主地位。

这是一个长达四年的战略性规划,不断投入先进产能的同时,步步压缩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令其最终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