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博陵崔氏(2 / 2)

建安天下 李寒衣 0 字 9个月前

“第一,假如我在路途之中晕倒,不可到乡镇之中寻医问药,崔公越快赶回安平越可救我性命。第二到了安平之后,崔公首要做之事,就是要劝郡守囤积粮草,扼守城池,不可轻动。第三如果条件允许,你们崔氏最好能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赵普一口气把话讲完,浑身冷汗直冒,身体已经摇摇欲坠。但他说完反而如释重负,似乎卸下了天大的包袱。

他所提这三点俱是根据他对黄巾之乱的了解,然后站在后世的角度对症下药。

不可在乡镇之中寻医问药,乃是因为马义元身死,张角要起义的事已经败露,尽管因为年代久远,他无法从史料中查到马义元之死与黄巾之乱正式爆发相隔多久,但可以肯定是在半个月之内,甚至七日之内。

此刻洛阳的消息能够传到边郡,依照汉时的八百里加急,也需两三天时间,冀州是张角的大本营,此刻的乡镇之间太平道的信徒怕是已经聚在一起,就等张角登高一呼。

如果崔超带着他去寻医问药,可能会自投罗网。

提醒郡守囤积粮草,扼守城池,乃是因黄巾起义之初,黄巾军势如破竹,河北境内郡县沦陷过半,这固然有黄巾军势大难挡之故,但汉军猝不及防亦是重要原因,如果博陵郡上下能够及早准备,防患于未然,必然能挽回不少局面。

开仓放粮之所以放在最后,乃是因为它同样是最重要的。

太平道信徒之所以能够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外因是张角善于以宗教蛊惑人心。但百姓之所以肯拼死相随,根本上还是大汉王朝不给他们活路。

去年河北河南山东各大州郡大旱,致使颗粒无收,可朝廷税赋却分文未减,很多百姓到了冬天根本没有余粮,饿死者无数。

如果崔氏能够以其雄厚财力,开仓放粮,则能最大限度减少安平县,乃至博陵郡愿意追随太平道的人数,这等同于间接的削弱了黄巾军的有生力量。

毕竟在有活路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以死罪谋反。

崔超也是饱读经史之人,更曾是万户大县的县尉,他大致能够猜到赵普这番话的用意,尽管他更想先医好赵普,但最终还是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赵普在出城不足百里之后就昏厥了过去,而且倒下之后依旧眉头紧皱,想来非常难受。

崔超唤下人给其敷上湿毛巾之后,便催促崔钧加紧赶路,一是能尽快赶回安平,救治赵普,二来,赵普的种种话语中营造出太平道之乱的氛围着实可怖,他们博陵崔氏须得认真应对。

在第三条建议中,赵普用了如果条件允许这四个字,乃是因为哪怕他知道博陵崔氏乃是名门望族,但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汉末鼎盛的世家大族到底有多少财力。

但对于崔超而言,不存在条件允许不允许,第三条最容易实施,而且对他们崔氏而言,得到的回报也最大。

他们博陵崔氏发迹于春秋时期,到如今已经是鼎盛数百年的豪门大族。

崔氏最早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祖上崔明为齐国公卿,秦时崔意如任秦国大夫,崔意如之子崔仲牟在西汉时定居于涿郡安平县。

汉桓帝延熹元年,置博陵郡,安平县隶属博陵,世人遂称安平县的崔氏一族为博陵崔氏,区别于清河郡的清河崔氏。

世居于安平县的博陵崔氏,在西汉时便是关东望族,族人历任二千石以上官吏。加之近百年崔氏除了官场田产之外,商号遍及河北边郡。

论及财富崔氏乃是河北屈指可数的大姓门阀,开仓放粮赈济一方百姓,还不至于让其伤筋动骨。

何况此乃非常时期,收买人心,乃是为崔氏赢得声望的大好时机。

崔超掀开帘子,望着东方渐渐显露曙光的天际,愈发想要更快赶到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