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团聚(1 / 2)

独战三国 吴僧 0 字 8个月前

 到了辰亭,刘宠吩咐辰亭迎接大军凯旋的筹备继续,也没在辰亭多停留,甚至径直穿过长平朝陈县而去。

越往陈郡腹地走,陈郡的人口越密集。

刘宠感觉现在的陈郡处处都好,不过好像有一点不对劲。

“诸位,这一年我陈郡的教化没有跟上去吗?为何这些孩童都在路上玩耍,太守府此前呈报的文书不是说各县甚至各乡、亭都开设了学塾,以供孩童进学吗?”刘宠指着官道旁追着蝴蝶蜜蜂嬉戏的孩童朝众文吏问道。

“主公恕罪,此前太守府确实拨付了钱粮在各县、乡、亭建了学塾,可陈郡毕竟地狭,相比陈郡现今的人口,陈郡的读书人尤显不足,陈郡没有大儒,就连郡学都无人主持,也找不到足够的读书人到下面主持学塾了。”长史骆俊向刘宠叫苦。

“想想办法总能解决的。”刘宠皱眉说道,这世道读书人本来就少,陈郡人口增加,需要懂文墨的官吏也会增加,能从事教育的读书人就更少了。

“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太守府此前以主公的名义将袁从事的从弟袁徽都征辟了。袁徽以儒学著称,在太守府出仕后佐袁从事主安民教化,在袁从事兄弟二人的主理下,才勉强在各县建起了县学。”功曹陈群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

刘宠在马背上思索了一阵,忽然眼前一亮,对陈群说道:“素闻尊父至德,与尊祖、尊叔合称‘三君’,现下尊父正客居陈郡,不知能否请尊父出山主持陈郡郡学。颍川书院因避黄巾之乱关了山门,若尊父能在陈郡治学,想必能引来不少学子,到时我陈郡也就不愁读书人不足了。”

刘宠说的是事实,荀彧、陈群投了刘宠,黄巾之乱爆发,刘宠就派兵将二人的家眷亲族都接到了陈郡避难,颍川书院也因黄巾之乱暂时关了山门,就连司马徽都远走荆州避祸去了。

不过陈群倒真没想到刘宠会提议请他父亲陈纪出仕。

陈纪,字元方,在南朝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里备受推崇,其人学问和德行确实显著,与其父陈寔陈太丘,其弟陈谌陈季方,合称“三君”。

虽是颍川陈氏这种名门望族出身,可陈纪因党锢牵连不能为官,不过党锢因黄巾之乱而解,此时请陈纪出仕想来还是有可能的。

“家父若能相助主公,自是我颍川陈氏之幸,待陈群回府之后定会向家父言明此事。”以陈纪的德行学问主持一个小小的郡学这未免太屈才了,不过谁叫陈群正好和刘宠提到了这个难题呢,只好心里吞着苦水答应刘宠尽力去说服他父亲了,不过陈群真没把握能说动他父亲在陈郡出仕。

“那就拜托长文(陈群字)了,还请转告尊父,改日本府自当亲自上门拜请。”

“岂能让主公屈尊,自当请家父拜会主公。”

“请贤士高才应有的礼数少不得,长文也不想本府落个轻贤慢士的污名吧。”

“如此在下当与家父扫榻恭迎主公驾临寒舍。”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刘宠又回头对荀彧说道:“文若,颍川荀氏可是中原望族,这节骨眼儿上,文若是不是说服家族再派几位贤才到陈郡出仕,好歹都是一家人,文若不会不帮忙吧。”

“额……荀彧尽力而为。”荀彧没想到刘宠打完了陈群的主意又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只能苦着脸回答。

颍川荀氏已经给刘宠提供了不少人才,荀爽、荀攸就不说了,荀彧三兄弟都投在了刘宠麾下。荀彧要再从荀氏门中找人,只能找亲族了,不知道“八龙”当中的其他几位叔父是否愿意出山,还有家主荀悦愿不愿意倾荀氏之力相助刘宠。

刘宠之所以会问一句荀彧,除了陈郡眼下确实面临缺少读书人的难关之外,主要还是想榨干自己身边这些世家。

资源嘛,就应该充分使用。

陈群身后的颍川陈氏虽然门第显赫,可人丁不旺,荀彧就不一样,颍川荀氏可是人才济济。

倘若陈群之父甚至其叔父都在陈郡出仕,再加上荀氏的人才,那这个难题也就可以顺利解决了。说不定还可以借着颍川陈氏和荀氏的名望将颍川书院移到陈郡,到时候中原人才都入刘宠彀中了。

当然还有卫觊身后的河东卫氏,不过河东卫氏在卫觊这一代也没什么知名的人才,比颍川陈氏还弱。

“算了,河东卫氏就先不考虑了。”

……

刘宠回到陈县,径直回府了。不过还是让太守府将一应文书都送到府上,刘宠准备在府中休息几日好好陪陪家人,顺便在家中处理政务。

刘宠在陈县的府邸是原先的陈王府。

虽然削了王爵,不过灵帝并没有剥夺王府产业,过去的陈王府依旧是刘宠府邸,只是换块门匾将“陈王府”改做“刘府”罢了。

闻知刘宠提前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