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朝会(2 / 2)

梦绕大唐 大东南 0 字 9个月前

裴行俭头很疼,遇到个愣头青你根本就无从下手。刚才已经暗示过他好几次,那几个纨绔他根本就得罪不起,识相的趁早哪里来哪里去,晚上还能凭着一首好诗引来佳人陪伴,和一帮杀才较什么劲?

不知道是自己说的不够明白还是眼前的骆宾王脑筋太紧,对自己的好心根本不领情,还扬言要是自己不秉公处理就告到京兆尹去。

这就没道理了,来人,把这个行坐无状之人赶出去,以后不要什么疯子傻子都往县衙里领,告诉门外,比人再来就乱棍打走。

自己这长安县令当的已经够窝囊了,你还来凑热闹,算算自己做长安县令已经三年了,整日如履薄冰,睡觉都睡不好,只要一听到门外击鼓心里就颤动不已,生怕是哪家的勋贵子弟又在惹事。

天子脚下,满大街的人自己就没一个能得罪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啊,有一条绳子没捋顺当他脑袋上的官帽就有可能不保。

朝会进行了一个时辰,太极殿上挤满了人,初春时节还是有些清冷,官员膝下都还是厚厚的锦毯。级别高的自然可以身在殿中,找个角落避避风,反正这么多人,自己也没有位列三省六部,朝堂吵的再热闹也和自己无关,不去趁早躲开的好。至于六品官,今日能来朝会觐见陛下已是天恩浩荡,太极殿容不下这么多人,你们就在门外听着就行。至于跪坐的时候没有锦垫,诸位就自求多福吧,里面的人都不够用,哪里轮得到你们。

梁建芳奏折很长,王福满已经念了半个时辰,才堪堪把奏折念完一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费口水了,感慨梁建芳这道奏折写的真是巨长无比,自大军出征第一天一直写到回长安。事无巨细,连大军一日食肉几何,几人生病这种琐事都娓娓道来,不知道写奏折的人有没有累吐血。哀怨的看看大殿下面的梁建芳,波澜不惊,看不出什么表情,虽然陛下的心思估计你猜出了大半,但这样的奏折实在是让我头疼哇。不敢喝水,陛下端坐在龙椅之上听的仔细,一点也没有犯困的意思,还是不是的插上几句,吓的王福满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念错了。

太极殿里呵气连天,一个个东倒西歪,看似在闭着眼睛认真倾听,可是再细听一遍就发现里面居然掺杂着几声打呼声。大殿前面的三省官员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失仪,纵使长孙无忌、褚遂良、高季辅等人都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脸上确实一片云淡风轻,看不出任何不满之处,反而一脸沉醉,如饮泉浆,练气的功夫当真了得。

越往后越不堪,王福满眼到之处,居然看到两个不要脸的混蛋还在偷偷的抢锦垫,争的面红耳赤,如果不是身在大殿不好发作,估计两个人能打起来。

还有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家伙居然把头靠在殿内的大柱之上,睡的不亦乐乎,看样子似乎在磨牙。

至于那些六品的官员,只能跪坐在殿外,坚硬的青石估计把膝盖都给磨烂了,左右摇摆,疼的脸都抽了。

王福满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明知道没人关心这些军中琐事,但是他不能停顿,连咳嗽一声都不敢。圣人不知道哪里来的兴致,如此索然无味的奏折都能听的进去,没有一点不耐烦,不愧是圣人,仅是这份定力自己就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