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阅卷(2 / 2)

宋濂要是说别的士子,李善长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张顺是临濠府的举人啊,那可是李善长的老乡啊,将来一旦入仕,必然也是淮西党的人。

“好了好了,等朕看过再下结论也不迟啊。”

朱元璋说罢,便低头看文,只一看,便瞬间被吸引住了。

诚如宋濂所说,这片文章行文确实平淡如水,但却并不是言之无物,而是宋濂压根就看不懂张顺的文章。

张顺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没有一句高谈阔论,也不做无用的呻吟,全篇始终围绕着赈灾进行论证。

以洪武三年五月大旱为例,以临濠府为例,细致地讲述了赈灾前后的钱粮拨给,这其中既包括粮食的损失,官员士兵们自身的消耗,竟然将数据一五一十地呈现在了朱元璋面前,甚至比户部的奏报都要精细。

张顺的答卷看完,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刚才那些士子的文章跟这篇文章一比,简直都是狗屎。

这张顺对于赈灾,钱粮的了解,可以说已经碾压了其他的贡生,甚至就连户部任职已久的官员都难以比得上。

刘牧的学生果然在算学上的造诣远超他人啊。

朱元璋放下张顺的卷子,哈哈笑道:“宋师傅啊,你差点让我失去一个大才啊,虽然行文平淡,但瑕不掩瑜,朕以为张顺当列一甲。”

当列一甲,张顺这是已经确定了前三名了啊,倘若后续没有再出现能令皇帝满意的卷子,这张顺便就成了大明朝的首位状元了,淮西党又要新增一员猛将了啊。

宋濂听完朱元璋的话,老脸张的通红,一阵眩晕,竟然差点倒栽过去。

李善长适时地补上了一刀,“这宋师傅竟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朱元璋又依依不舍地看了眼张顺的答卷,笑道:“倒是便宜了杨思义了,捡个现成的。”

杨思义是当今的户部尚书,朱元璋的这句话在明显不过了,张顺不仅会位列一甲,而且还不去户部任职。

朱标虽然面无波澜,但内心却很开心。他与刘牧交好,爱屋及乌,也便时常关注下刘牧的学生—张顺。

阅卷还在继续,但是后续的卷子虽然有出彩的,但是都没有在出现像张顺的文章一样吸引到朱元璋的了,朱元璋只是在上面写了个二甲或者三甲,便放到了一边。

“咦,微臣这里有一篇山西太原府士子郭翀的文章,觉得不错,陛下还请一观。”李善长发现了一篇不错的答卷。

“微臣这里也有一篇,是江西士子吴伯宗的文章,是从灾后教化民众入手的,微臣觉得很受启发。”

刚才因为张顺的卷子的事情被皇帝骂了一顿,宋濂阅卷时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不是特别令他满意的卷子,他是不会推举给皇帝的。

太监将两张卷子分呈给朱元璋,对于郭翀,他还是有点印象的,毕竟是会试第二名,至于吴伯宗,他倒是没有听说过。

但这并不影响朱元璋一视同仁,毕竟都是我大明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