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口谕(2 / 2)

只是,事情却让他们觉得自己想多了,戴总宪下朝之后,沉稳平静的回了督查院,似乎全无动作,而张鹤龄其人,好似无事发生一般,正常的处理着他的公务。

甚至连关押戴盛的锦衣卫百户所都未曾去过,一大早便是去到兵马司,接着再不出来。

包括两衙的人亦是多有议论,要知道,兵马司没有大牢,锦衣卫千户所也只有临时羁押之地,往日可从未曾扣过如此重要人物。

他们在隐隐兴奋之间,多少亦有些担心。不过,这位伯爷上官,着实的给他们立了一个规矩,到任只第二日,被打被革的兵丁已有二十余,这不是三把火的三把火,也着实让他们警惕了精神。

从第二日开始,所有兵丁都打起了精神,兵马司,包括锦衣卫,都难得为之一正。

兵马司大堂。

对今日兵马司的风貌,张鹤龄倒是基本满意,不过,他此时可考虑不到那些。

甚至戴盛的事也被他暂时抛在脑后,抓戴盛本就是给东城的街面立个规矩,至于戴盛本人并不重要,是不是戴总宪的儿子也不重要。昨日没有戴盛,迟早也会有其他盛出现,总归京城不缺可以让他立规矩的人。

他无甚在意是谁,规矩立了,按章办事便是,人们所猜测的所谓反击,没有的事。至于戴总宪的面子?他的面子与我何干?他只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张鹤龄毫不在意只专心公事的态度,反而让他属下一众官吏安心了许多,更加积极的配合起张鹤龄的工作起来。

“今日,多谢诸位了,让本伯对两衙事务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本伯的心中已有了决断!”

“下官、卑职等,听伯爷令!”

孙继、刘范加上锦衣卫的百户张海、邢朝和兵马司洪晋、袁成两位副指挥使,两衙的主要高层齐聚一堂,听到张鹤龄已有决断,他们纷纷起身,连忙躬身行礼等着吩咐。

张鹤龄满意的点点头,今日这一谈,才算是把两衙所有细节倒了个干净,这些都是在底层挣扎的小官,在特殊的衙门里,往往知道的不少。

若是往日,他大概会统一把这些小官划入不入流的行列。

屡试不中被打击了考学意志的举人,被从正军发配到杂牌军的把总,南镇抚司不受人待见的文书和百户,好像全是不得意的人。

但不得意,不代表完全没有了心志,至少他面前的几人尚有,昨日他未点名的一次命令,让他试出了很多。

如今嘛,这点心志因他这个伯爵到来而激发,做事格外的主动积极,有这些两衙老人的辅助,他也有信心真正开始实行自己的规划了。

在陛下那里,当着几位大员的应承,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他正待吩咐,却见一个兵丁急冲冲的跑了过来,未等行礼便是急报:“报……伯爷,宫里来了位公公……”

“还真是奇了,每次本伯要安排正经事务,宫里总是来人!”张鹤龄笑着,很随意的吐了一槽。

只是,他的这些属官们,可不敢附和,只是陪着笑。

张鹤龄摆摆手,笑道:“走吧,随本伯出去迎迎……”

一行人出了大堂,只是,还未等他们走出多远,宫里的人已是到了大堂外的院子前。

一照面,张鹤龄便快了几步迎了上去,拱手道:“恭喜,陈公公,恭喜!”

来人正是陈准,下朝随皇帝回到乾清宫后,他换了身衣服后便马不停蹄的赶了过去。

红黑相间,彩纹纻丝飞鱼服,有身份且有荣宠的大太监才能穿上的服侍,大致仅次于蟒袍,张鹤龄一打眼便心中有了数。

宦官亦是有品级的,能被称太监的宦官,至少也是从四品少监掌事一级。到了这个级别,皇帝一般都有赐服。不过,非正印太监,或是重要的内衙,一般可不敢穿。这年月可不比几朝之后,太监都敢自己设计服装。

以前的陈准是乾清宫掌事,记得上一次见到陈准时,穿的还是正常太监服饰,今日过来,已是穿上了纻丝飞鱼服,手持一柄如意拂尘。凭他对陈准的印象,若是未成大监,该是不会如此穿着。

“哈哈,寿宁伯好眼力,咱家倒是让寿宁伯见笑了。就如同那些大臣们说的,幸进之人,这不,逮着就来显摆了!”

陈准笑呵呵迎了上来,自嘲了一句,向北拱手道:“承蒙皇爷错爱,委以司礼监秉笔一职!”

两人笑着寒暄两句,兵马司和锦衣卫的属官们一听来头,赶忙纷纷上来见礼,陈准皆是无甚架子。

张鹤龄一直在笑着,不过,他脑子却在转着,陈准的升职,或许有他不知道的情况。

或许是昨日,或许是早朝,张鹤龄突然觉得,他的消息太过闭塞了,毫无可以让他分析的消息来源。他心中有了些想法。

寒暄过来,张鹤龄笑着道:“陈公公,本伯就怕见着你,每次你过来,好似都不太有好事。今日,不会又有人告本伯的状,陛下传我进宫吧?”

“哈哈,寿宁伯,你这说的咱家好似是丧门星一般……”

陈准哈哈一笑,他看了看兵马司和锦衣卫的几个官,笑道:“不过,伯爷您猜的有些谱子,今日还真有不少人告了您的状。那叫群情汹汹,喊打喊杀的,最后都快说成抄家灭族的罪了。不是皇爷发火问他是不是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也是四亲,估摸着那些大臣们还没完呢。”

张鹤龄已是无所谓了,笑着问道:“还真有告的?早朝的时候?这回又罗织了甚罪名?”

陈准笑了笑道:“哈哈,早朝刚过一会儿,再过些时辰大致您便知道了,咱家先不复述,左右就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也得感谢他们,若不然,咱家还不定何时能捞着这样的机会呢。”

张鹤龄也跟着笑笑,他大致感受到了陈准的善意,这个中年太监,从第一次来到府上便是有些不同,有意无意的把他往皇家那一拨里划。

表达的心思,有些想法,且,这些大太监,很能懂皇帝的心思,如今的张鹤龄,至少不是以前那般不受皇帝待见的人物了,说是亲近不为过。

因而,陈准对他也一次比一次亲近。张鹤龄也是接受了这份善意,很亲切的和对方配合着寒暄起来。

一番寒暄之后,陈准这才正色道:“寿宁伯,咱家今日来此,是为传皇爷的口谕,寿宁伯,请接旨吧。”

张鹤龄一听,正了正衣冠,就待拜下,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更是早就跪下了。

“皇爷说了,寿宁伯无需跪下,站着接旨便可!”

陈准笑着拦下了张鹤龄,见寿宁伯躬身之后,接着,他高声唱道:“陛下口谕:长孺,昨日之事,朕知道了,朝廷律法自当公正严明,无论大小事亦当秉持一份公心。你此事办的不差,望你恪尽职守,朕看着呢!”

“寿宁伯,皇爷的口谕你可清楚了!”

陈准念完,让张鹤起身,然后对张鹤龄笑道:“皇爷对寿宁伯那是恩宠有加啊,能让皇爷话说的这般明白。且,五、六品的衙门一直能在皇爷的眼里,您是独一份!”

“陈公公所言极是,本伯亦是铭感五内,因而,时刻谨记,只望能为陛下尽一份心,不能辜负了陛下的恩宠!”

“呵呵,伯爷此言方是正理,咱家和伯爷一样,都是尽这一份心!”

“陈公公,今日不用赶了吧?随本伯去饮杯粗茶,这好几回,都是着急忙慌的!”

“那便谢过伯爷了!”

“陈公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