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中)滞军(2 / 2)

范文宣缓缓说道:“大帅,当初楚王南侵,大权再握,定是全国兵马齐出,所留之兵,决不会太多,此其一,萧亦飞为北国名将,若实力充足,定会率军大援涿州,决不会让我军轻易夺走涿州,而今据河而守,可见实力不足与我军一拼,此其二,不知大帅以为如何?”

杨文忠点点头,道:“先生所说甚是有理,但我大军北伐,攻破涿州,河东方面却无消息,(宋代河东,即今山西)不知战况如何,雄州范珂将军所部,阻于霸州,我军已成孤军深入之势,为今之计,我军胜则无妨,一旦败阵,则势必影响大局,对面敌情不明,我军还是慎重为上。..”

杨京龙道:“大帅所虑极是,但时机稍纵即逝,若迟廷不进,辽贼援军赶到,恐怕更无胜算,依卑职看,大帅何妨一面派军渡河接战,一面传令范将军,团团围定霸州,保护我军左翼,同时速派使联系河东,使河东大军,举旗北向,使耶律高之军不能东归,这样三面呼应,辽贼定然顾此失彼,大事成之有望。”

杨文忠听完,却叹口气,看看帐中,大多为亲信部将,缓缓说到:“京龙说的,正是万全之计,只是我朝自从太祖皇帝开基以来,对武臣控制极严,将帅用兵,须受朝廷文臣遥控,更严禁将帅之间互相联系。范将军是我职权属下,督令围困霸州,没有问题,但河东方面,我们却是无能为力。”

杨文忠略顿一顿,又接着说道:“我军从定州攻破辽贼大军之后,进兵神速。.当初曾派使报捷,并要求朝廷速调各路大军一齐攻辽,但我军如今已深入辽境,却仍无令来,实不知朝中是何意向。”杨文忠说到这,脸上泛出忧色,众将也默然不语,杨京龙却是忧心重重。他身为大帅之侄,所知内情自比其他将军为多。大帅说不知朝中意向,其实是在担心朝中有人在大帅身后搞小动作。叔父此次率军抵抗辽军入侵,大获全胜,若宋乘势北伐,夺回幽云十六州故土,则叔父定是功居第一,回朝拜相,执掌国政,易如反掌。叔父性情疾恶如仇,对朝中丁谓,王钦若等权臣又一向不满,若能掌握朝政,势必逐之出朝。

丁谓、王钦若等人,虽说只知谄面奉上,但能升到相位,自然也够聪明,自己能看出来的,这些人自然也明白,他们决不会束手待毙,故而一定会在暗中扯叔父后腿,而这些人只要能保住权位,可是什么都能做出来。.

偏偏丁谓又是枢密使,掌握全国的军柄,北伐之事,若有他们在中作梗,要想取胜,可是难上加难,杨京龙想到这,不仅暗叹一口气,不禁想起一句古语:“权臣在朝,又岂容大将立功于外乎?”

杨文忠沉思良久,说道:“如今大军既已到此,唯有鼓勇前进才行,京龙,明日一早,你与张、高二位将军,各率本部人马,分两路过河,抢占对岸,若辽军来攻,则奋力向前不能后退,我自派大军接应,若辽军不来,前进十里驻住,为大军过河做警戒。”

杨京龙答声“是”却迟迟疑疑,不敢上前提令,张高二位原是京中禁军将领,职位稍高,杨文忠不由脸色一变,斥道:“你们三位,怎么不来领令。”

杨京龙一拱手,道:“大帅,非是我们不敢领令,只是因为明日过河,敌军就在面前,临战指挥,不能稍停,我三人不相统属,恐怕难以协同,望大帅明令,定一将为主,其余二部皆听其调遗,三部协力,方可成功。”

杨文忠一听,心道有理,见其他两位将军也点头称是,杨文忠知他们是一样的心思,但派谁为主将呢,大帅心中却有些迟疑,因为张、高二将,资历颇深,但大帅对其才干却不甚了解,前面数战,这两人作战极勇,却没显出什么谋略,自己侄儿,才干是了解的,足以胜任,但又怕两位将军心中不服,误了大事,因而眼光在张、高二将和杨京龙身上转来转去。

-----------------------------------------------------------------------------------

你点一下收藏,我就有无穷的动力。老醋需要你的鼓励,嘎嘎。

老醋新书《汉唐天下》,期待大家的光临。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www.69zw.com 来六九中文看书交同城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