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君子协定(2 / 2)

不过,这些事情跟刘泰没关系,或许更准确得说,刘泰根本就影响不了这些事。</p>

这时的刘泰唯一能做得也就只是尽可能学习这时代的知识,训练好自己手下的部队而已。</p>

而,就在刘泰沉下心来充实自己,教授刘泰的褚祭酒神色却带着几分凝重。</p>

终于在距离左国城越来越近时,褚祭酒在一次教授完课程后,对刘泰道:</p>

“营主与王帅情同父子,难道就不怕刘渊身怀匈奴血脉,拥有虎豹之心,设鸿门宴乎?”</p>

刘泰听到褚祭酒的话,抬起头看着褚祭酒道,“褚祭酒,您居心不良哦!”</p>

“人心隔肚皮,营主又怎么可知道刘渊是否会对王帅下暗手并部曲!”褚祭酒正色道,“无论如何营主跟王帅亲如父子,提醒一句总归不会有错的!”</p>

刘泰思索了一下,目光直视着褚祭酒道,“人心是试不得的,尤其预设了心思,那刘渊不论有什么举动,落在王叔眼中怕都只会加深怀疑。”</p>

“一切为了王帅的安全不是吗!”褚祭酒看着刘泰,心中有些烦躁,不由回答道。</p>

“但提醒的这人未必处于好心,不是吗?!”刘泰看着褚祭酒平静道。</p>

褚祭酒听到刘泰的话,到时一时之间有所语噎,神色略带着几分的惆怅,道:</p>

“营主果真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幼稚,真乃天慧之人,不知道为何有如此判断。”</p>

刘泰摇摇头,开口道:“且不说刘元海与王叔乃是至交好友。</p>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刘元海定国号为汉,目的便是要吸纳对晋朝不满,心怀汉室之人。</p>

如今王叔前去投靠,哪怕只是作为标杆,相信那刘渊也绝对不会亏待了王叔。</p>

晋廷与大汉,至少做个汉人更加吸引人,不是吗!?”</p>

“难道大晋就有这么差,让营主宁愿投靠匈奴,也不愿选择大晋吗!”褚祭酒不由感叹。</p>

刘泰没想到,褚祭酒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p>

说实话若从历史下流随便穿越个人上来,对投降大晋,还是现在的匈奴汉国怕也会犹豫。</p>

哪怕大晋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有着汉族这个同族的加持,但只要投靠过来的人只要思考得全面一些,基本上都不会选择大晋。</p>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九品中正制。</p>

如果是大族出来的自然好说,但如果你没有任何大族作为依靠,那不论你立功多少,你的地位在别人知道你出身的时候就决定了。</p>

与之相比,匈奴汉国至少有少数民族的强者为王的习气,以及汉人察举制之类,至少有上升通道的制度。</p>

再加上随着北方向着汉文化融合的过程,必然会不断重用汉族人才,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想要有足够的舞台,那就只能选择匈奴汉国。</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