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春季与宋军的一场大战之后,山东境内的余波却迅速的消退。
原本在童贯大军气势汹汹进入山东等那一个月山东的百姓也是一度人心惶惶的,可是在童贯的大军被迅速剿灭之后,山东百姓发现自己之前的情绪反应似乎都有些过度了。
主要原因是宋军所侵占的地方从始至终都没有过东平府一线,根本就没有进入山东的腹地。当得知十万大军在东平府门口,就被护保军打退之后,整个山东的民众都感觉松了一口气,而这场大战巨居然丝毫没有改变山东民众的日常生活。
工厂还已然开工,农田上的事情依旧是忙忙碌碌,甚至连监理会大学的课程都没有耽误,原本都已经被动员,准备当做教导团拉到战场上去的监理会军事学院几个科系的学员兵发现他们之前写的遗书完全没有派上用场,一场仗打完仿佛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只在那些从前线回来的阵亡名单以及村庄城市许多家庭默默添上的烈士之家的牌匾上,才能够看出这一场战争是实实在在发生过了的。
不说许多母亲妻子为死去的儿子和丈夫哭泣,护保军二团炮兵营也已经成为一個传奇。
在东平府的战场上炮兵营以百分之七十的伤亡率却依旧坚守阵地,到最后炸毁大炮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自然是极好的宣传资料,很快就被参加了那场战斗的一位宣教员改编成了皮影戏剧本。
由登州的监理会皮影戏总团试演出获得不错的效果之后,孙新准备让他们在整个山东开始推广演出。
跟着这出皮影戏一起推广的,还有几本歌颂各地监理会英雄反抗暴政,监理会为了庄客而驱逐大宋贪官的戏码。
这些皮影戏自然是为了声援在整个华北以及江淮广泛爆发的监理会起义而做的,更远的目的则是为了给监理会与大宋做谈判做舆论准备。
从开始谈判后孙新等人在登州就能判断出大宋这边的态度一定十分暧昧,这样旷日持久的谈判两边必然要出不少的龃龉。
更让孙新讨厌的是在整个山东的文化人中已经开始流传是监理会拖延谈判,不与大宋追求和平的舆论。
这种宣传自然是大宋那边发出来的,可是登州的几家报刊居然都大肆为大宋鼓吹,由以那《儒林胜览》为最。
这个局面很好笑,这些个在山东的文人士大夫都和监理会瓜葛极深,而且许多人虽然在监理会平均地权的时候受了些损失,但是随着监理会的工业发展现在的资产也不比原来少了。
他们已经烙上了登州的烙印要他们离开监理会控制的领土回大宋控制区去,只怕反而会被大宋官员当作登州的奸细给抓起来。
所以真要他们离开繁华的山东,他们也舍不得。可是他们明明在监理会的领土之上,却又偏偏要和监理会各种各样的唱反调。
孙新坐拥着宣传机器,一方面只能用正确信息把舆论战上的劣势给拉回来。
另一方面孙新已经考虑的要不要办他几家报刊的编辑了。
孙新派了三个团去沧州,又留了三个团在徐州旁边活动。
监理会不可能真的控制住沧州或者徐州,那是完全和大宋撕破脸面,而一旦大宋被逼上只能和监理会决一死战的地步,那时两边都不可能得到利益。
所以孙新留下的人数就限定在宋军一时根本清缴不完可以保全自身,又足够恶心赵佶的范围之内。
这南北的六个团打的也不甚积极,专门就是留出窗口来和赵佶谈判。
孙新的义和态度已经做的非常明确,可是赵佶这边比他更加磨蹭,一直到了夏天,赵佶才终于给登州发来了第一份的招安折子。
那折子孙新看完之后就乐了。
孙新封安抚使,准许他开衙建府,主政一方。
他以下的监理会主要官员至少也得了个招讨使,全都是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好职位。
当然封的地方也在孙新控制的山东,本质上就是把他们给招安了。
这份折子在大宋看来或许是很有诚意,可是在孙新这里却是完全不过关的。
这种事情按照监理会的程序是要监理会总会讨论才能决定的,可是既然自己就是山东的主心骨,孙新在这种军国大事上自然要掌控方向。
他直接写了一份书信叫自己的秘书处复印之后在监理会的例会之前给每一个总会监事发过去。
孙新的这封书信之中态度很明确,要求监理会总会的所有人对于赵佶的这份折子在明天的例会之上都表达出反对意见。
孙新就是这么堂而皇之的命令大家不许通过,而监理会总会的众位监事收到了孙新的书信之后自然没有人和孙新作对。
第二天的例会上相应的讨论,大家连那份折子都不看,直接先出了一个盖监理会总会大印的反对章程。
尘埃落定之后,孙新才笑眯眯的把那份折子给大家展示。
看了这折子之后众人脸上的表情瞬间精彩。
他们原本还以为孙新是对于赵佶的折子十分生气所以才让他们在会前就同意不通过继续谈判的提案,却没想到赵佶的折子给的待遇相当优渥。
在座的主人个个分到了三品以上的官职,而且也不剥夺他们对山东的控制权,甚至这份折子对于孙新的态度也十分恭敬。
显然赵佶之前虽然狠话放的多,但是到了真格的时候还是没有敢动监理会的分毫。
有人好奇的看向孙新,不知自家庄主是什么意思。
孙新笑着让庄客上来给众人发了一份自己写的回复,大家拿起那复印件一看之后瞬间明白了,孙新的回复之中谢绝了赵佶给监理会的所有官职,山东监理会对大宋的要求就一条:停止任何对监理会组织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