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蹭一好活(2 / 2)

宋朝探花郎 晨风天堂 4576 字 2019-10-09

现在想来,就是李沆之功。

皇帝看着刘安在那里发呆,开口问道:“有急务公文?”

刘安赶紧站了起来:“回官家的话,臣只是刚才心有感慨,李相公劳苦功高,仅六年时间,让耕田增加了一亿七千万亩,臣内心刚才对李相公有崇敬之心。”

皇帝点了点头,也感叹了一句:“李公年事已高,御医说李公……。过来,替朕磨墨,朕为李公赐字。”

皇帝提起笔,思考了一会后问刘安:“你内心的李公如何?”

“宋之柱石!”刘安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主和派,只能是政见不和,不代表就是坏人,但好人好心也有办坏事的时候。

皇帝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李公归故里,朕有些想念他。天下四方动荡,是朕治国不当上天降下的责罚,若非李公谆谆教导,难有当下民富平和之势。”

“臣愿去请李公回来。”

“罢了。”皇帝在纸上写了四个字,柱石之臣。

然后派人宣王曾,作为李沆的准女婿,皇帝派李沆把这字送给李沆,再带去五百万钱以示赏赐。

可谁想,王曾接下字还没出门,门外有人报,李沆回来了请求面君。

什么?

刘安感觉头皮一阵发麻。

李沆是好人,但对刘安不好,这老头坏的很呢,把自己按在闲职之上。

皇帝亲迎,扶着还穿便服的李沆到了崇正殿。

王曾还站在这里,刘安也一样。

李沆一见到刘安,抬手一指刘安:“你,你,干的好事。”

“啊!”刘安不知道自己又干什么了。

“李公,莫急。”皇帝赶紧劝。

李沆握紧皇帝的手:“刘安干的一件好事,可作完之后却没管后续,官家,会出乱子的,而且是大乱子。臣心急如焚,请官家立即下旨,封关。”

“李公,到底出了什么事?”皇帝也糊涂了。

李沆坐了下来,王曾给倒上水,李沆这才说道:“官家有所不知,自西北各州开始剿匪,组建护商队以来,西北各州收益倍增。河北各州效仿,各地匪患大减,道路变好。但臣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两件事。”

“第一件,相信两县的民窑聚众械斗。为抢矿山,为抢商路,为了出货权。另一件事,与此事大同小异,虽然没打,但两县交恶,连亲家都不来往,布匹产量加倍,但出货价却低了两成。”

“官家,粮贱伤民,布贱、瓷贱亦伤民。”

李沆一脸的悲愤。

刘安心说,你想的是计划经济,正常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有什么错。

打架,这是犯罪,这是州府官员管的事,和皇帝有什么关系。

可这话他不敢说。

皇帝在李沆这里学到的就是,保粮价,保民生。所以才建了官仓,丰收之年收粮,欠收之年的时候放粮,稳定粮价。

李沆请求封关,就是暂停这突然出现了大采购潮,让大宋北方各州冷静下来。

李沆是真的心系大宋,虽然用的方式与刘安不同。

虽然,他这会很想打刘安。

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好相公。

皇帝在思考,李沆一握皇帝的手:“官家,下令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