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节 编出来的倭国献礼(2 / 2)

宋朝探花郎 晨风天堂 4187 字 2019-10-09

先不懂刘安怎么从倭岛弄到七万倭女,直接的目的就在这里。

寇准当下说道:“派官媒吧,毕竟为妻为妾,这面子上也好看些。”

“也好。”吕蒙正表示同意。

大宋很奇葩。

女子嫁不出去,因为嫁妆存不够。可换过来讲,女子嫁不出去也是因为她们眼中不甘心嫁穷军士,她们存嫁妆要嫁的是家中富足的好人家。

真正贫苦的,依然还是有嫁给士兵的。

士兵就就惨了。

话说寇准有多少个妾,刘安真正愿意的话,刘安的妾保证能超过寇准,在质量上与数量上全面超越寇准。

这一点寇准自己都相信。

这就是极端。

刘安可以给家里有几十个妾室,而普通的军士想讨一个婆娘都不容易。那怕是二婚的、三嫁的。

寇准又补充了一句:“等人运到了,枢密院下一道文,只说是官家赐下的,这事其余的部分礼部来办,给倭人总要有一份回赐。”

向敏中说道:“这回赐多少,如何定。”

没错,回赐多少难定,给的多真亏,毕竟这次的献礼朝廷没有得到半点好。可给的少了也不合适,大宋的脸面往那里放。

刘安说道:“我想好了,赐大镜一百面,小镜一千面。这个咱们赐的起。我记得当年大汉时赐倭人铜镜一百,那时铜镜一面放在倭岛价值连城,现在咱们的玻璃镜也一样,其余的再添加一点丝绸、首饰什么的。”

“也好。”皇帝认同这个说法。

玻璃镜眼下小镜在民间已经有买卖,虽然数量还不高,但已经是普通人能够用得起的东西。

而大镜民间没有,只是皇帝赏赐贵族与官员家里的。

所以大镜在民间依然是被认为极珍贵的,但工艺已经比之前更好,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皇帝大概知道的价格是,一只两尺大镜成本也就几贯钱。事实上呢,真正的成本怕只有刘安才知道。

咸平的制镜坊已经不用银子作镜,而改用了水银。

有毒。

确实有毒。

不过大宋的道士、工匠玩水银那么多年,他们自然有一套防止中毒的办法。更何况刘安手上仅倭奴就有何止千人。

“赐多少镜之事,再议,本就不是大事。”吕蒙正就没有把这事当回事。而后问道:“再说第二事。”

刘安立即说道:“第二件是也是一件大事,我这一路上都没想到给六部那一部写公文。”

吕蒙正指了指自己:“老掌尚书省,你讲。”

刘安这才说道:“琼崖,流放之地。户部无户籍、财三司无账、兵部无兵册、刑部无律法之官、礼部无礼教之官、工部连琼崖地图都没有、吏部……”

话说到这里谁不明白刘安在说什么,琼崖为什么叫流放之地。

那地方能活下来都不容易。

刘安对皇帝欠身一礼:“官家,可否允许我长随送将我入宫时带的一只箱子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