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北海县男(1 / 2)

 “古之哲王,临御区夏,莫不好生慎罚,以理人命。故《易》称缓死,《书》贵恤刑,所以乐时布和,奉天育物者也。朕恭守丕绪,祗膺皇极。顺时调气,庶钦若於元枢;旰食宵衣,每忧勤於黄屋。顷自献春之后,膏液稍愆........”

叶琛听得莫名其妙,这圣旨不是给我的吗?

怎么感觉听起来,像是女帝的陈情书?

说什么我仁,我爱,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爱。

为了老百姓,我顺应天时,我宵衣旰食,就为了你们能吃一顿饱饭。

我太难了。

而就在叶琛的思绪飘忽,觉得这女帝也太过于自恋的时候,圣旨终于提到了自己,“而今听闻,清河乡秀才叶琛,引乡邻以筑渠,聚众以抗蝗,献策北海,活民无数,功在社稷,钦赐举人出身,御用文房四宝一套,金锄头一把!”

孟侍郎念到此处,总算吃长出了一口气。

这凤阁的舍人们,也忒没节操了。

明明是给叶秀才的圣旨,结果开篇全都是吹嘘圣人的言论,反而关乎他本人的内容却没有多少。

不过好在东西是实在的。

孟侍郎招了招手,身后的侍卫立刻从牛车上抬下两个箱子。m.

其中一箱子是文房四宝无疑,另外一个箱子打开,里面是黄澄澄的金锄头,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滴乖乖,那么大的金锄头,这东西得值多少钱?

如果用来种地,岂不是一亩地可以长几万斤粮食。

见乡邻们一脸震惊的模样,孟侍郎摇了摇头,又说道,“口谕,北海书生温华、卢照凌、叶家子叶三壮听旨。”

众人不明所以,卢照凌却赶忙拽了拽三壮,又瞅了眼温华,齐声道,“草民接旨。”

“汝三子,虽年不及弱冠,却为民奔走,不辞辛苦,颇有仁爱之心,朕心甚慰,今钦赐朕御评四书五经一套。望尔等勤勉读书,毋虚朕望。”

在场的家长可能听不明白这口谕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场的诸如元载奶奶、骆宾王以及一众读书一段时间的学生们,却听明白了。

那就是温华、卢照凌、三壮在村里做的好事儿,连皇帝都听说了,还送给他们她老人家平日里做过笔记的四书五经,让他们去学习。

孩子们听明白了,就赶紧小声跟家里的大人们说,众人的眼神里的羡慕都快实质化了。

看皇帝看过的书,将来科举怎么不得中个进士?

三人大拜,“草民谢过皇恩。”

三壮还好,三壮是觉得这玩意给自己是浪费,他准备回头给小壮。

而温华就不一样了。

他是传统读书人,本身听说有关于自己的口谕的时候,就已经浑身大汗了,当听说有圣人钦赐的四书五经时,震惊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而卢照凌起先是无所谓的,放着几枚装饰用的金叶子,立刻满眼放光。

哎呀,圣人还是可以的嘛。

这四书五经虽然不值钱,但是这金叶子可价值不菲呢。

他连忙爬起来,接过书籍,小心翼翼地将金叶子揣在怀里。

然后朝着另外不远处的马车上探出头来,泪眼婆娑的郡守卢秀宁咧嘴笑了起来。

卢秀宁的眼泪颇为复杂,首先是因为卢照乘竟然追到北海来欺负她弟弟,她心中有恨,其次则看到弟弟得到了圣人关注,心里开心得不行,喜极而泣。

“口谕,叶琛接旨。”

“.........汝之平寇策,朕亦曾研读,乃平寇之妙法,后献治流民疏,亦深谙治国之道,近边境贼酋横行,汝之法稳定后方卓有成效,更献鱼罐头之法,丰盈国帑,甚尉朕心,特命内侍省购置清河乡良田五千亩赐下。”

这话说完,别说是村正了,就连叶琛都懵逼了。

五千亩?

闹呢?

那是五千亩啊!

有了这五千亩地,叶琛绝对是北海县排名前十的地主老爷了。

叶琛赶忙上前叩首,“臣叩谢皇恩。”

至于老百姓们,看叶琛的眼神更是绝了。

老蔫真的不一样了,一口气五千亩地的大财主,人家以后还能住清河村吗?

没有了叶琛,大家的日子会不会变差啊?

就在大家胡思乱想之际,礼部侍郎竟然又拿出一份圣旨来,喊道,“门下:

勇而有谋,是资兼领,有则益便,实仗宏才。

清河村举人兼乡头叶琛。

成用通明,智略深远。攻守之志,不惮勤劳,报效之诚,无忘夙夜。

............克树奇功,寇盗厎(di)宁,声谣载洽。

眷兹北海,戎马要卫,时属艰虞,尤资式遏。

制胜千里,谅在伊人,必当振我大周,展兹筹画,兼弱攻昧,在此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