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安抚沈阳甩锅党(求新章追读)(1 / 2)

 在铁甲重骑的掩护之下,3月初七正午,历尽千辛的南路军终于来到了沈阳城南门外。</p>

1386年,大明改沈阳路为沈阳中卫,并着手在此建城。</p>

“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因为此城位于沈水(即浑河)之北所以叫做沈阳。</p>

大明洪武21年(1388)沈阳中卫城正式筑成,周9里10步,高2.5丈,城外有两道护城河皆引浑河之水。</p>

城墙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分别是永宁门,永昌门,保宁门,安定门。</p>

不过此时沈阳并不是辽东的首府,自古以来辽东地区的政治核心一直是辽阳城,那里也是辽东巡抚的驻地所在。</p>

杨镐将自己的大营设在沈阳是因为这里更加靠近抚顺关,便于自己指挥。</p>

此前由于杜松西路军的部分败兵逃回沈阳,明军萨尔浒大败的消息瞬间在城内散播开来,搞得沈阳人心惶惶。</p>

后金的奸细趁机散播各种谣言,甚至还有传言大明东、西、北三路大军全军覆没,南路军主帅李如柏直接投敌的。</p>

好在杨镐大张旗鼓的前往清河堡犒师,明军将俘获的大汉奸李永芳押到沈阳,这才平息了明军大败的“谣言”。</p>

杨镐已经连夜率领骑兵从清河堡先行返回了沈阳,此时沈阳城兵力空虚,只有八千兵马,李如柏能率领南路军主力安全抵达沈阳,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胜算。</p>

南路军原本有两万五千人马,除去留守鸦鹘关、清河堡以及李献忠带走的骑兵,此时也只有1万2千人。</p>

不过这对于沈阳的士气人心也是极大的激励。</p>

此时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玉庭等一众高官都亲自在保宁门外迎接李如柏大军的“胜利凯旋”。</p>

李如柏人老成精,自然明白杨镐等人的用意。</p>